光德坊,京兆衙門里。
秦瑯還在主持京兆府會議,除了京兆府以及下屬的長安、萬年兩縣主要官員參與外,還邀請了一起執掌京師治安的金吾衛和御史臺的相關官員過來。
“諸位,雖然五月五不像冬至、正旦、清明那樣有七天假期,但也是個南北同慶的好日子。圣人今年的詔書中也首次用端午二字,代替了五月五日。今年是首個端午節,上面十分重視,圣人要求與民同樂,而我們京兆府將承辦具體事宜,既要辦好此次端午節,也更要維持好京畿治安······”
雖然端午節是今年頭一次正式使用,但五月五起源有多種說法。比如上古時期商周的人認為五月五不吉利,是令人畏懼的惡月惡日,據說當年孟嘗君五月五出生,便險些被他父親拋棄。
而還有一種夏至說,五月五與夏至節氣接近,陽氣最盛而陰氣始生,,蟲蠹并興,又是農作物生長發育的季節,氣候濕熱多變,容易滋生瘟疫疾病。
所以古人們對五月仲夏很是重視,通過各種手段消災解禍,有了蓄蘭沐浴、采藥、懸艾、引菖蒲酒、戴長命縷等很多習俗。
當然,后世人過端午節,一般都說是紀念楚國大詩人屈原投江,然后吃粽子劃龍舟,但此時這僅是在南方一些地方流行,也不僅是紀念屈原,更多的是紀念伍子胥。
唐以前,雖有端午,但沒有端午節。
以往五月五也不是什么重要的節日,但近幾年五月五越過越隆重,如長安的商家們,尤其是以秦家的管事們得了秦瑯的一些指點,每到節氣就大肆營銷炒作,把傳統節假日,弄成了購物節。
今年的端午節早早的也就開始在炒了,皇帝也不過是順勢而為,特意頒詔定下端午節,還給了三天假,官吏、學生們都因此可以享受假期了。
過端午節,奉旨與民同樂,當然就得過的與眾不同。
太子接了旨意,把這事情具體交給秦瑯來辦,秦瑯也早就開始籌備。
“粉團角黍準備妥當沒?”
粉團角黍便是唐朝的粽子,此時端午吃粽子的習俗也從南方開始傳到北方,粽子也分成了三種,一是竹筒粽子,一是菰葉粽子,也就是茭白葉包的,還有一種用葦葉包的粳米團粽子。
唐人吃粽子吃甜,一般都是加了紅棗,或是蜂蜜水。
秦瑯早就安排,提前訂制大批粽子,既向宮廷供應,也給京師的百官、胥吏、國子監學士、南北禁軍們發放,算是一個端午的福利了。
“我們訂購了多種不同餡的粉團角黍,有鮮肉的,有棗泥的,有豆沙的,有蓮子的,還有火腿的、咸蛋黃的·····”
秦瑯打斷他,“我提醒一下,這次發粽子由京兆府的留存稅款,和圣人內庫以及太子內坊拔下的錢采買,所以必須要讓大家能感受到圣人和太子還有朝廷的恩賞,必須得公平。”
“粽子發放前要制訂好一個標準,按標準發放,要足數,新鮮,不能克扣或者有壞的,誰要是連這個粽子都想要伸手克扣貪污一點,我秦瑯可不會跟他客氣。負責采購的有司官吏們更要注意,莫要借機克扣、索要回扣等,不可減量、減質,否則到時后果嚴重。”
一名官吏趕緊說不敢,還說這次訂購完全是采用公開招標的形式進行的,先審核了供應商人的資質,然后才下訂單,又派人全程監督,保證質量上佳,又特意是選了上百家供應商,所以不用擔心量的問題。
如今所有的粽子都已經準備好了,今天就可以陸續發放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