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效果卻是極明顯的。
而秦瑯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豬狗一樣的對待奴隸,秦瑯覺得這是種落后的手段,還不如給予足夠刺激的獎勵激勵,效果會更好。
他注重效益,奴隸們若是消極做事,就算鞭打、罰餓等,也只是增加管理成本,并可能會帶來奴隸死亡等額外損失。
現在改成激勵,給食物給錢,甚至給更好的待遇,直到自由等,這固然是筆開銷,但是合理的管理成本,而由此帶來的效率提升,必然帶來更好的效益,這怎么算都是值得的,還能獲得額外的仁善等好名聲,何樂不為?
對那些實在是過于桀驁不馴的,秦家選擇直接轉賣掉。
秦瑯并不是那圣賢,不是純粹的好人,因為他本身改變不了奴隸制度,他自己一樣有從事奴隸買賣。
對秦瑯來說,這只是一種成本更低效益更好的管理辦法,但是對于劉有仁等來說,這就如天王菩薩一樣仁善了。
張氏帶著兩個孩子進來拜見,這是一個已經有了白發的女人,很瘦,臉黃黃的,看著好像四十了都快,手很粗。
劉有仁看到她后,眼神里卻是滿意。
張氏也在悄悄打量劉有仁,對這個丈夫似乎同樣滿意。
兩個苦命人,組成一個新家庭。
唐人沒有拜堂成親的習俗,也沒有入洞房的規矩,傳統的習俗是黃昏成親,見過姑舅(公婆),飲過婚宴喜酒,晚上在院里搭個青帳,在院里先過一夜。
婚服也是紅男綠女。
頂級豪門或皇家嫁女,那是熱鬧非凡,娉禮嫁妝那更是耗費無數,同族親戚還要添妝送嫁。
比如唐朝公主們出嫁,歷史上最奢侈的都花費超過五百萬貫了,花費百萬貫的好幾個,嫁個寵愛的女兒,能把國庫都給嫁空。
秦瑯看著雙方都很滿意,于是便賜下酒菜,讓兩人在衛國公府拜堂成親,秦瑯和玉簫他們就充當著雙方的證婚人、長輩等,觀禮成親。
最后還每人給了一個紅包,玉簫和魚玄機他們還是頭一次參加這樣下人的婚禮,覺得很新奇,于是也大方的賞賜些錢、絹布匹等。
秦瑯便干脆也立了個新規矩,以后府里的奴仆婢女,每年擇優放免一批,并為年輕未婚的放免者介紹配對,由秦家替他們辦場簡單的婚禮,給男方一千錢,讓他做娉禮,給女方一千錢,讓她做嫁妝,再給他們一人一套新衣服等。
錢財雖不多,但也算是給他們祝福,讓他們開始全新的生活了。
“三郎真是宅心仁厚呢。”
秦瑯笑笑,花幾千錢,但卻能換來兩人的忠心耿耿,其實還是很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