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有什么好的建議,又需要我做什么?”李績問。
“突厥畢竟有百萬之眾,必須得小心處置,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把當初內遷的這些突厥人中一些不安份的,將他們遷回漠北去。自從突厥南遷,漠北盡成鐵勒人天下,尤其是薛延陀這幾年越來越膨脹,已經有不臣之心,大唐不可不防。因此,把一些桀驁不馴的突厥人重遷回漠北,既可減少邊塞麻煩,也可以夷制夷,讓他們為大唐前驅,充做大唐與薛延陀的緩沖。”
“再一個,于漠南之地,重新劃設州縣邊界,最好是劃設到鄉里一級,然后把突厥部落盡量的劃小,這樣最多百里一部,讓他們定居放牧,不得再逐水草游牧,不得隨意突破邊境。”
秦瑯的意思還是要漢胡分治,以長城為界線,長城以南,劃設一些荒地山區等為牧場,從突厥人中征召抽調一些丁口過來放牧,但相當于為朝廷服役,為朝廷放牧,牧場是朝廷的,牛羊也是朝廷的,可以給這些牧民們工錢或是紅利,但牧場得由朝廷控制管理,并且一半漢民一半突厥牧民,牧民最后還是從突厥各部中抽調打散分派各牧場,避免如現在這樣以部落為單位的移民定居。
長城以南,除了這些朝廷的官方牧場和牧民外,其余原來遷入的突厥人,全都遷回到長城以北,桀驁不馴的遷回漠北,溫馴點的重新安置到漠南地區。
當然,為了進一步削弱突厥人的實力,除了把突厥人南北分治外,并將他們盡量的打散劃小外,還要從中抽調青壯,調到劍南、嶺南等西南諸地去。
“西南?”
“對,用突厥人到西南來對付當地的西南夷,以胡鎮夷。西南的劍南、云南、黔中、安南、嶺南等地有大量的朝廷羈麼州縣,也有改正的正州縣,但有個特點就是控制力不強,朝廷不可避免的要依靠當地的蠻人來治理地方,這就會讓蠻夷更加坐大,有時甚至會架空朝廷地方衙門。秦瑯計劃就是抽調一些突厥青壯南下,充實到各地衙門,充當巡檢捕快或是專門的突厥營等來平衡局面。
這就如同是殖民時代,英國人從印度招募紅頭阿三到中國做警察,又從香港招募華勇到南非去當警察,從泥泊爾招人到印度等都是一個套路,就是一種以夷制夷的思路。
突厥人若是調到了西南,脫離了草原,打散在這西南各地,本身不構成威脅,面對著西南夷們,他們肯定只能跟大唐官方是一邊的,另一方面,朝廷抽調突厥青壯精銳南下,還能削減突厥人的實力,減丁減兵。
從長遠來看,這些抽調南下的突厥人,將來肯定也會有部份慢慢的定居南方,這些北方草原來的外來者,能改變西南地方的人口成份,有助于降低土著蠻夷的比例,利于長遠管理。
“曹國公久鎮河東,熟悉邊務,若是曹國公肯支持我的計劃,那么會很有份量。”
李績沒急著回答。
秦瑯則馬上拋出了他的交易條件,他愿意出面運作,為李績在安南謀一塊世封地,并且愿意給李績家更多的白糖份額。
“香料,我阿爺對香料挺感興趣的。”李績也提了條件。
兩人在書房里討價還價,很快就達成了秘密協議,具體的內容外人無人知曉,可秦瑯李績二人最后舉杯慶賀,便可知這結果,是讓雙方都比較滿意的。
“叔父如今才三十來歲,不急著入京,且在并州守寂十年再入京不遲!”秦瑯笑著對李績道。
李績有些苦澀的笑,人生有幾個十年,可秦瑯的這番話,無疑也是含著皇帝的心思的,“只要三郎在朝中多關照一二,便是此生就終老并州,也是無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