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家掌控高句麗的軍國大權后,對高句麗的官職制度軍隊等都加以了改革,推出了五部褥薩制,相當于是中原的禁軍體系。五部褥薩就是五部軍主,聽命于國王、大對盧。
而原五部大人依然還保有一定的軍權,但是淵家通過任命的五部褥薩軍主,收回了部份軍權,并逐漸擴大禁軍體系,一步步的把軍權收歸于朝廷手中,也就是大對盧的手中。
淵蓋蘇文現在是高句麗的大對盧兼東部大人,而西部褥薩便是高句麗禁衛軍五軍之一的軍主,負責的是遼東的遼河一線兵馬。
西部褥薩下面是相當于諸衛將軍的可模達,也叫大幢主,統領萬人。再下面則是末若,又名郡頭,相當于唐朝的中郎將,統領千人以上。下面則還有幢主等中低級軍官。
而軍職體系外,高句麗的行政體系主要是城,分為大城、城、小城、城鎮四級,大城城主又稱為褥薩,中級城主稱為處閭,小城城主稱為可邏達,城鎮主稱為婁肖,這四級城主相當于是中原大唐的都督、刺史、長史、縣令。
通過這兩個體系,高句麗大對盧淵蓋蘇文,基本上掌控了高句麗上下的軍事行政大權,王國大權基本上在他控制之下,這也是后來高句麗國王不堪忍受淵蓋蘇文跋扈專權,想要除掉他,計劃泄露后,淵蓋蘇文能夠直接召集十幾萬人馬,然后把國王和支持國王的貴族官員們全都給屠殺一空的根本底氣所在。
雖然在隋征遼后,淵蓋蘇文父親死后,他因年輕而未能馬上繼承大對盧一職,讓在指揮抗隋中名聲大震的尉支文德做了一任大對盧,可這后來并沒有影響到淵蓋蘇文再次擔任此職,淵氏家族的實力,早就遠在其它各方之上。
西部軍褥薩和遼東城褥薩,淵蓋蘇文麾下最重要的兩位大將,也都是淵氏族人,他們的建議,讓淵蓋蘇文不得不暫時壓下火氣。
·······
長島。
后世的長興島,此時被高句麗人稱為稱島。
“秦廢分封,設立郡縣,于遼東設立遼東郡,這是中原據有遼東之始。西漢時,于遼東郡設文縣,這長島便隸于遼東郡。漢末公孫氏割據遼東半島五十余年,這長島也一直為公孫氏所據,只是后來高句麗入侵,占據半島,也占據了長島,從此便被高句麗人占據數百年之久。”
秦瑯站在島中山上,眺望全島,對這座大島很喜歡。
“此島極大,約三十八畝大。東西長六十里,南北寬二十二里,環島岸線一百八十里,另有灘涂兩萬余畝,島上西高中低,最高的是腳下這塔山,高約百丈。”
“東面離遼東陸地很近,其最狹窄處僅有一百二十丈寬。”
秦瑯卻笑道,“距遼東半島再近,那也還有一百多丈寬呢,這依然還是個海中大島。”
看著腳下這堪稱長江以北第一大島的長島,秦瑯很是喜歡。
不過也正因為這島離遼東陸地極近,其實有點類似于一個突出的半島部份了,當然,對于這個時代來說,就算一百二十丈寬的海面,那也已經是十分險要,難以輕易跨越。
起碼高句麗人就沒本事建一座大浮橋,往來得靠船。
對于秦瑯來說,這就夠了。
“我看在這里駐一支水師,挺不錯的,你看這里起碼能開墾十萬畝地,還有這島可是海面寬闊,終年不凍,這在北方可是極為難得的天然不凍港,建一個水師水寨是最好不過了。”
瀕臨渤海,背倚半島,往西北是遼東灣,那里是遼河口和白狼水河口,正往便是山海關、臨渝關,平州的盧龍城。往西南點,是天津,可直通幽州。
正南經渤海廟島群島,可抵達黃河海口和東萊半島的登州蓬萊港。
往南面一點,是遼東半島的南端都里鎮(旅順)和青泥浦(大連),北邊一點是高句麗人在遼東半島南端的核心大卑沙城。
這長興島的位置,簡直不要太好。
僅是能開墾的十萬畝地,若是都軍屯,或招商屯或民屯,一年就能起碼產一二十萬石糧,一兵一年七石糧,這是禁軍標準,島上糧食產量起碼能供養三萬士兵。
當然,眼下大唐與高句麗雖然友好,可畢竟是兩國,渤海航線可是北方最重要的貿易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