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港口位置不錯啊!”尉遲寶琳瞧著這片海灣,從北方一路南下,見過各式各樣的大小海灣,大的如杭州灣等。福清灣只能算是個較小的海灣,東西寬約十八里,南北長約三十里。
一條小船自龍江口駛來,從小艇上來幾人。
這卻是秦家原先專跑流求販樟腦香的商隊管事,這里原只是個小漁村,秦家在這里建起了港口碼頭,招募人手在這里加工樟腦香,使的這里形成了一個挺熱鬧的小港口。
“幾位公子別看這福清灣小,但形勢好。灣的北面為山地和丘陵,山高百余丈,西南面為河海沖積平原,我們在這里招人搞商屯墾荒種糧,完全能夠自給自足,甚至還有不少余糧。”
“灣頂的西北角為龍江入海口,灣口向東與海峽相接,口門有嶼頭、吉釣二島,這兩島是從龍江口港進入福清灣后的主要出海航道,我們在島上建有燈塔,既能引航,又能防范海賊。”
“這里距我們的工坊有多遠?”
“距福清坊只有二十余里,距離福州馬尾港有二百四十里。”
管事對于這些如數家珍,此地原名福牢山,秦家來此后,在這里建立作坊,商屯,運來奴隸墾荒屯田,加工樟腦等,使的這里從小漁村變成了一個小城鎮。
福清,是秦瑯親自給這處地方命的名字,福清坊,而不是福清縣或福清鄉,這里依然還是隸屬于北面的福州。
這里雖遠不及福州有閩江平原,龍江港也不如馬尾港優良,可對于秦家來說,這處地方依然十分不錯,是塊值得開發的寶地。
“那些流求人還老實吧?”
秦瑯問。
“老實,當然老實,我們來之前,這些人老慘了,都快活不下去了。我們來了以后,雇傭他們墾荒屯田,種甘蔗種水稻,還雇傭他們進工坊作事,如今一個個按月拿薪水,我們甚至還給他們每季兩套衣服鞋襪,還有大食堂吃飯,這溫飽一下子全解決了。”
“我們來的時候,好多人都住在那破爛的窩棚里,一年四季赤著腳,孩子都餓的肚大頭大,手腳卻細桿一樣。他們又喜歡生,可生了又養不起,于是便溺嬰,尤其是女嬰,生下來十個倒有七八個會被溺死,可憐啊。”
管事說起這個,在那里長嘆氣。
“這里還有流求人?”程處默有些奇怪。
秦瑯告訴他,這里不僅有流求人,還有許多。
“當年張鎮周和陳棱渡海伐流求,帶回幾千流求人,便是安置于此地福牢山,此后又曾有過數次派兵渡海捕番人,只是規模都不及陳棱他們那次大,但也前后帶回來不少島民。
在隋亡時,這福牢山已經安置有從流求帶回的番人五千戶。不過因為這些人屬于生番,因此安置于此后,并沒有列入正式戶籍。”
這些流求島上遷來的人,都是些黑戶,尤其是楊廣在江都一死,更沒有人再理會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