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六年,五月初八日。
秦瑯率領水師艦隊在淡水河口登陸,早在幾年前,秦家就在此登陸,并向這里的平地族熟番購買了河口的一片土地,在此建立商館,與番人貿易。
此后陸續運來奴隸、工匠等,在此營建了井字形的營寨,八個屯莊把一座商館圍在中間。
經過幾年的經營,這片營寨已經越來越大,八個小屯莊也從每個不過幾十人的小村寨,變成了有數百人的堅固屯莊,最中間部份的商館還擴建成了一座城堡。
里面倉庫、學校、護衛營,甚至還有龍王廟、社官廟等等。
到今年,這里已經有了三千多人,其中多半是秦家運來的奴隸,開墾田地耕種,還有一些是從福建等地招來的貧民,每人給三千錢安家費,還包船費,到了后來三人給頭牛。
靠著樟腦香、鹿皮等的貿易,這塊營寨一度十分興旺,每年吸引許多番人前來交易。
可是今年貿易停了半年。
許久都沒有商船過來了。
當浩大的艦隊抵達的時候,淡水寨全寨的人都跑來觀看迎接了。
八村一堡,三千多人全都涌來海邊,這半年來,淡水寨的人們都很不安,尤其是一些過來墾田的福建嶺南人,都有了返鄉的念頭。雖然這里氣候宜人,土地肥沃,雨水充足,種稻種甘蔗都很有收成,除去交給秦家的地租,他們一年還能落下不少。
本來有些人甚至都被秦家說動,想要去信家里,讓家人也搬過來落戶。秦家給落戶的條件是十分優厚的,給車馬費還有安家費等,來了還直接分田。
番人拒賣樟腦,讓很多人又打消了這個念頭。一旦沖突起來,這幾千人只怕難以在這島上生存。
如今,如此龐大的艦隊到來,讓人不由的喜不自禁的差點要笑出眼淚。
島上淡水寨的大管事早就接到通知,并且前些日子才到過福清拜見秦瑯,得面授機宜提前返回,早帶人做好了迎接準備。
“寨里已經備好了營房,備齊了飯菜。”
“番王知道我們來嗎?”
“沒人知道。”
臺島半數是山,平原基本上在西面沿海,主要集中在西中部和西南,北部其實平原不多。
但是對于這個時代來說,北部的幾塊平原,其實也已經夠大了。比如說東北角的宜蘭平原,就是一塊邊長皆約六十里的等邊三角形。
而臺北其實是一塊盆地,也是臺島第二大盆地,盆地周邊長約一百五十里,比宜蘭平原還大的多。
不過在此時,這塊肥沃的盆地還顯得有些冷清。
這是一片未經開發的沼澤地帶,遍地叢林茅草。
此地居住的是平地族人,駕著獨木舟往來其間,過著傳統的漁獵生活,在這些土著的語言里,這片地方被稱為大加蚋,意為平坦而浸水的地方。
而在盆地四周,則生活著山地族。
因為居于平地上的番族早有與外來商人貿易的傳統,故也被稱為熟番,山里的山地族則要兇悍的多,也外人接觸的少,也被稱為生番。
這方面,倒與西南嶺南等地差不多,也一樣是被漢人分為生熟番。
此時的秦家雖然在淡水河口經營數年,可也僅僅是占據了小小的一個點而已,在那些番人眼里,這里是中原商人們的售貨之地,是外來者,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