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崇拜神靈,城有城隍,村有社官。
社官也叫土地公,或土伯公。
大家不把土地公供在家中祭祀,而是在村中或村外選一棵長的好的大樹,請土地公附于其上,祭祀供拜,故這棵樹也就成了社樹。
當然,不同的地方,社官的傳說演義各有不同,如在嶺南,崇拜五通神。據說五通神本是山中石精,故又叫石伯公,因為石伯公能攝人精魂,在山中因此不能互叫名字,叫了名字,就會被石伯公攝去,百姓因為畏懼石伯公,后來便香火祭拜,最后變成了村子的守護神。
當然,還有地方傳說,說曾經有一個人失足淹死成了水鬼,他要想投胎轉世,需要拉別人做水鬼接替。可他等了好些年,都沒有碰到有人淹死,有一天,有個女子因為被丈夫責罵一時想不開,便要投水自盡。
那水鬼發現婦人肚里懷了孩子,一時不忍,婦人投水,他推回岸邊,婦人連投水三次,他推了三次,最后婦人想明白了便回家去了。
此事后來為河伯所知,河伯奏報龍王,龍王覺得這個水鬼心地仁慈,于是封這水鬼做了社官,成了村民的守護神。
·······
從中原來的移民們,出來時往往都會懷揣一把家鄉的土,到了新的屯莊定居后,會把家鄉的土撒到社樹下。
社樹便是社官的化身,平時不需要廟宇,不需要塑像金身,但也會時刻保佑村民,所以對社樹要尊敬,不容任何褻瀆。
若有人敢損毀社樹,甚至是對著社樹便溺,扔垃圾等,那么傳說中這人必然會有禍事臨頭。
而逢初一十五,端一碗齋飯到社樹下進貢,逢年過節時帶上豬肉雞酒等祭祀,便能得社官庇佑。
這是一種美好的愿景。
秦瑯并不相信世上真有社官有土地公,但他認為這是一種良好的信仰,所以他現在每到一城,也會先去拜城隍,每進一村,會先拜社官。
淡水屯還很簡陋。
但來自各地的村民,甚至是屯中的奴隸,都很向上,因為現在這里吃的飽穿的暖,未來有奔頭。
奴隸有望能得自由之身,屯民盼著能掙一份自己的永業家產,部曲佃戶也指望著更好的收獲和分成。
當人生活有奔頭的時候,就會有很大的干勁。
“真有幾分舍不得離開這里了!”
秦瑯在這里呆了幾個月,看著這里一天比一天熱鬧,確實舍不得離開了。
不過終究要離開的,他不可能一直呆在這里。
“衛王差不多要到了吧?”
“估摸著這兩天就該進港了,那位衛王架子也真大。”
“堂堂親王,自然尊貴無比的。”
衛王李保定以遠房宗室過繼給李玄霸為嗣,特殊恩賜,直接承襲衛王之爵,而不是嗣衛王,這次就藩,皇帝也很大方的給了他許多奴隸部曲,又調派親內帳事等,又是拔派錢糧車馬工匠等。
這等待遇,確實讓人羨慕。
李保定從長安出發,浩浩蕩蕩帶了近萬人,護衛士兵、工匠、奴隸部曲,甚至是樂班歌伎等等,走了差不多三個月,才到了福州。
他人還沒到,可衛王家令卻已經帶著上千人馬先期渡海上島,一來就想占了正在營建的淡水新城。
秦瑯沒慣他,直接教訓了這不長眼的家令,揍的他臉跟豬頭一樣。這家令這才不敢囂張,舊城也不敢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