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鼓響。
晨光破曉。
廣州城又喧鬧了起來,嶺南歷來被中原視為煙瘴之地,到唐朝時發展仍然十分落后,可唯獨廣州和桂林,一南一北卻是水陸門戶,貿易大埠,十分興旺繁華。
南朝至隋,廣州商貿已至隆盛。
廣州港入貞觀以來更成為貿易大港,經廣州輸出之貨,以綾絹絲綿繒等絲織品,以及瓷器等為主,但絲綢與瓷器這兩大商品產地卻并不在嶺南,皆在中原之地。
故此廣州外輸商貨其實都是中原商貨轉口貿易。
近年來廣州港又新增了茶葉、白糖兩大宗商貨,以及酒、紙、鐵器等貨物,港口越發興盛。到港進口商貨則以香料、奴隸為主,另有金銀銅,以及鐵料,礦石,珍珠、象牙,蘇麻離青等原材料和貴金屬為主。
其中波斯人帶來的鑌鐵,又名烏茲鋼錠,以及阿拉伯人帶來的蘇麻離青都成為緊銷商貨。
秦家于江南西道建立的瓷窯場,便幾乎包攬了來唐的蘇麻離青,蘇麻離青,又稱蘇渤泥青,簡稱蘇料,是波斯語蘇來曼的譯音,這種青花料幽藍宜人,效果獨特。
本來阿拉伯商人帶這種蘇料來華,是為了做為訂購瓷器時的樣品參考,可秦瑯偶然看到后卻馬上想到了青花瓷。
秦氏瓷業的管事們得到秦瑯的創意點拔,以蘇麻離青作為鈷料在瓷胎上著色,然后高溫燒出青花圖案,在重金懸賞激勵下,秦家工匠們終于研究出了新圖案新花色。
位于江南西道的秦家景德窯所產青花瓷,于是立即深受阿拉伯商人們的喜歡,緊接著波斯商人、羅馬商人,埃及商人、法蘭克商人、天竺商人等也紛紛在秦家的訂貨會上為這新品爭奪。
秦家憑著這種青花瓷,于是立即也成功殺入了瓷器行前三,景德窯青花瓷于是成為繼河北邢窯白瓷,杭州越窯青瓷之后的第三大名窯。
后來居上,反超了洛陽鞏窯和長沙的瓷器窯這兩近年最火的外貿瓷器窯。
白瓷和青瓷兩大傳統瓷器之后,又出了青花瓷這么一個新品,更加珍貴,甚至為秦氏獨享。
秦家的青花瓷和水晶玻璃,于是成為廣州港里最受外商歡迎的兩件商貨,只是永遠數量稀少,價格高昂。
揚一廣二登三杭四交五。
揚州是大唐最大的港口,廣州雖有不如,可也緊隨其后。
近年甚至有爭奪龍頭老大港口之意。
廣州商貿之利,早在南朝之時就已經突顯,是故雖然南朝諸朝對嶺南大多采用羈縻政策,任用當地豪酋俚帥為地方長官,但唯獨桂林和廣州是個例外,交州這樣的大港,也都還經常有地方豪酋為長官的時候,可廣桂卻絕不放手。
雖然嶺南對于許多中原官員來說,若到那邊去任官,基本上是貶官流放。可唯獨廣州,所派官員從沒有一個是貶謫來的。
甚至在王朝交替等重要時期,廣州長官,一般都是朝中重要人物出任。
而眼下,平章政事太子詹事衛國公秦瑯出任廣州大都督、刺史的消息傳來,廣州城十萬戶反應各一。
刻漏水滴嗒滴嗒的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