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下。
循江畔。
風雨中的莊園里,白眉鷹王正在講經傳教。
光明教是摩尼教派的一個分支,而摩尼教派是襖教的一個分支。
“初際時,光明與黑暗是兩個相鄰的王國,光明國統領東、西、北三方,而黑暗國則占據南方,彼此相安,互不侵犯。因黑暗偶然撞入光明國的領地,從而引發了一場光明與黑暗的長期大戰,這就是中際。
摩尼是諸明使中最重要且是最后一個,當摩尼教獲得大部份人類信奉后,殘留于世間的光明分子也逐漸得到拯救,而當大地只剩下惡魔和物質時,將會爆發一場大火,此時生命母將帶領最后一批階級,和收集其余光明碎屑,一同升入新樂園,而黑暗魔王和惡魔將被拋入大坑,用巨石封死,最后,新樂園并入光明國中,時間進入后際,光明與黑暗再次分隔,永遠交歸。
最高神是大明尊,也稱大明神,他是神位、光明、威力和智慧四種德性的集中體現,只有他才能教化眾生,拯救靈魂,脫離苦難,不墮地獄·····”
白眉鷹王當年是摩尼教的大師,這是摩尼教中第一等。
雖在羅馬波斯等都被視為異端邪教,遭到打壓,但摩尼教能夠延續不絕,與他們嚴密而龐大的組織有極大的關系,教會內分有五個等級。
第一級便是十二承法教道者,亦稱大師。第二級是七十二侍法者,亦稱拂多延。第三級是三百六十法堂主。
四級是純善人,五級是凈信聽者,這兩級屬于教會的基層,沒有人數限制,而一二三則是中高層,一個蘿卜一個坑。
當年白眉能混到第一級的大師,也是極不容易。只是后來在逃亡西域唐居傳教時,與其余大師發生了分歧,最后四位大師離開中亞前往天竺,最后又一路往東,最后只有白眉到了廣州。
四位大師在天竺的時候也曾發生過內訌,又起分歧,最后白眉一怒之下脫離教會,率領著自己忠實的門徒乘船前往東方,最后創立了光明教,以及鷹巢。
光明教出自摩尼教,是其一個分支,但很多時候,白眉都直接以光明教來傳教,宣揚的是光明國,天堂等。
在正統的摩尼教中,信奉密跡經,大力士經,有嚴格的清規戒律,不吃葷、不喝酒、不結婚、不積聚財物。
而白眉的光明教,卻完全打破了這些清規戒律,不禁喝酒吃肉結婚聚財,甚至訓練刺客,暗殺敲詐。
他們也崇拜偶像。
本來摩尼教每日四時祈禱,白眉也不再提倡。
光明教披著摩尼教的皮,扯著信仰的謊,其實卻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暗殺組織。
白眉創立光明教后,便自任教主,下設光明左右使,以及四大護教法王,以及五方堂主等,其組織更加嚴密,且以他為中心。
外面大雨如注,天地一片白茫茫。
雨幕中。
一支騎兵正冒雨襲來。
大雨是他們最好的掩護,掩蓋了馬蹄的聲音,也摭擋了他們的身形。他們一路殺到了莊園門口。
騎士自油披之下掏出了弩機,雨聲掩蓋了弩機扣動的聲音。
風雨之中。
數千的騎兵突襲了莊園。
秦瑯親自指揮這一戰,程處默牛見虎尉遲寶琳三大艦隊提督,以及張大象阿黃張超,以及福州刺史獨孤燕云、漳州刺史賈潤甫、流求州刺史秦歡,廣東道常平使賈務本,廣州市舶使馮承恩······
“劫持滑國公的賊人就在里面,殺進去,救出滑國公!”
秦瑯下達的是格殺令。
這里雖是循州境內,但秦瑯是欽差,是使相,是廣州大都督,三廣經略安撫例,他有雙旌雙節,有權調動整個嶺南,甚至是東南沿海各地兵馬。
鷹巢一直以來威名震于嶺南,可他們最厲害的是刺殺,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真正與官軍硬戰,并沒有什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