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會議持續半月未散。
“自秦皇開嶺南,漢武平閩粵,廣布恩信,此為廣之始。從交趾刺史部,再到劃分出廣州,再到本朝置道,初分嶺南道,再分為嶺南東西二道,再到增擴為廣東廣西廣南三道······”
經過半個月的談判,各種利益的交換妥協,甚至不乏暗帶威脅,秦瑯這段時間忙的睡覺時間都沒有,但總算是初步達成了一個各方都還算滿意的協議。
“圣人自長安派天使傳下詔敕,嶺南三廣之地,設嶺南經略使,總管三廣。廣州大都督府、安南大都護府外,新增邕州中都督府,容州下都督府,桂州下都督府。”
·····
秦瑯宣布皇帝圣旨,讓人意外。
按皇帝的這道最新旨意,廣州大都督府原本是統管嶺南東西兩廣之地,現在則只管轄嶺南東道。
安南大都護府依然管轄廣南一道。
而原本廣西有桂州都督府,現在新增了邕州府和容州府,并特旨以邕州都督府兼管桂、容二府,實際上就是把廣西的首府移到了邕州。
自秦開嶺南以來,桂林可向來是嶺南核心,一度是超過廣州地位的,而現在皇帝居然把廣西道的中心從桂州移到更南邊的邕州,而不是緊鄰中原的桂林,這里面肯定用意很深。
兼之容州本來只是個小州,位于兩廣邊界,云開大山以東,西江以南。容州只是小州,尤其屬于山區俚僚勢力較強控制區,之前談殿就是以此為根據地,與馮家爭奪羅竇洞等。
許多人認為容州設都督府不太合常理,要設也應當是梧州這個西江重要內河港設都督府才對。
秦瑯卻是深知皇帝的這個用意,本就是他向皇帝進陳的。
三廣五個都督府,大中小級別不一,但廣東和廣南各只設了一個,廣西卻設了三個都督府,原因自然是現在廣西這邊俚僚蠻勢力更大,朝廷統治更薄弱,增設都督府,也是為了在這邊部署邊軍,都督兼刺史便是文武皆管,注重其軍事職責。
容州都督府分管廣西道東面諸州,桂州都督府管轄廣西道北面諸州,邕州都督府管轄廣西的西、南部,兼統轄桂、容兩府。
容、騰、梧、郁林、桂州、潯州六州,皆隸于容州都督府。
朝廷將于容州都督府下,編設六個軍府,移駐、點選五千名府兵。另于容府下設寧遠軍一軍,軍額三千,下設守捉、軍鎮、戍堡等。并編設團結兵六千,每州一千額。
容州都督為下都督從三品職,由朝廷政事堂宰相們推舉,皇帝選任。
朝廷于三廣五府之上,又設立了一個嶺南五府經略使,皇帝詔令拜秦瑯為嶺南五府經略使兼廣州大都督兼廣州刺史,同時免去了秦瑯東南觀風俗使、兩廣觀察使等幾個使職。
現在秦瑯正式職務便是以宰相同平章事銜出使嶺南,任嶺南五府經略使,廣州大都督兼廣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