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的五月,都有惡月的叫法,有飲雄黃酒等驅疫等傳統,在安南,北人當然更難適應。
秦瑯制訂的戰略計劃,為何是分路線狀進攻,然后設立點狀屯堡,就是沒想過一次性解決問題。
而是打通幾條交通線,各個節點上建立堡壘要塞,然后還要屯田墾荒,駐兵訓練,要適應這邊的氣候,并且準備長期鎮守圍剿平亂,不急于一時。
最終的目的,就是不滿足于打服而已,而是要真正的進行直接的實際統治的。
對于秦瑯這個計劃,當然也還是有人提出過置疑的。
現在大軍齊發,氣候涼爽干旱,倒是挺好。
可萬一到了明年雨季開始,大軍撤退,留下來鎮守的各要塞堡壘里的士兵,和那些遷移過來的隨軍家屬,以及配軍的囚犯、奴隸們,能夠維持的了嗎?
他們能不能真正適應那時惡劣的氣候環境,尤其是瘟疫疾病,以及蠻子們的反攻呢?
秦瑯還是認為可以一試,只要提前多做好充足的準備。
想要大軍過一次,就讓所有蠻子都臣服,這根本不現實也不可能,只能是自欺欺人。
不說其它的,這些深山老林里,就算把所有的蠻寨都拜訪一遍,估計沒有個幾年時間都做不到的。
在那交通不便的山里,這山望著那山,看著不遠,兩座蠻寨似乎大聲喊兩句都能聽到,可如果你真的要過去,那可能就得翻山越嶺,甚至得左繞右繞,那些連綿的大山,深深的河谷,會讓你苦不堪言,可能走上七八天都未必能過去。
這就是蠻地的現狀。
秦瑯他們雖分成三路大軍,三路軍又再分成左右兩廂等,可也只能沿著主要的河流谷道前進,對于一些大寨用兵,但對于偏離主道上的其它蠻寨,就暫時鞭長莫及了。
這只能一步步來。
到目前為止,秦瑯從高平堡出兵以來,到是進展還挺順利,句町主力倉惶西逃,山里的句町蠻,以及一些其它部落蠻,都無法再有效抵抗唐軍。
群龍無首,一片混亂。
秦瑯沿著主要的孔道前進,前后擊敗威服了不少寨子,但身后還有更多的寨子連見都還沒見到。
不過計劃里一些主要的節點,倒都很順利的拿下,并且已經都在開工建造。
河江,是秦瑯所擬新拓七州之一,一個很重要的要點,這里將建成一座鎮守要塞。
在此略做休整后,他們將留下部份輔兵、民夫們在此與一些召來的蠻子修要塞堡壘,然后帶著戰士沿盤龍江而上,直抵句町儂氏部的老巢。
只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河江要塞剛剛開始在打地基,連日行軍趕路的將士們還很疲憊,結果從西南趕來一隊輕騎,他們送來了李大亮的最新軍報。
就在不久前,安南都護府愛州刺史張弼,率八千軍追擊句町蠻至儂人河畔,全軍盡沒。
八千兵馬全軍盡沒,不是什么羈縻蠻州的協從蠻軍,而是安南大都護府下的正規唐軍,其中還包括了兩千輕騎兵。
八千裝備精良的唐軍,甚至擁有兩千輕騎,這在安南絕對是橫著走的力量,可卻在蠻地全軍覆沒了。
雖然這八千人戰死前,也用鮮血和刀劍,帶走了句町蠻與和蠻近兩萬人馬,但這依然讓秦瑯等人震驚不已。
那個儂三娘又一次創造了奇跡,她帶著兩萬句町青壯背水列陣,阻擊唐軍追擊,結果不但沒覆沒,反而是把八千唐軍給殲滅了。
和蠻部孟谷悮帶來的八百蠻騎和八千青壯很關鍵,后面陸續趕來的兩蠻部眾,更是給了唐軍最后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