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處默忍不住問,“我們不應當是先爭取大姓豪強,蠻夷首領們的支持嗎,怎么卻反而要先向著那些底層的蠻民?”
“我問你,這里究竟是底層的蠻民多,還是上層的頭人們多?”
“可是上層掌握著權力,掌握著這些蠻民啊。”
秦瑯搖了搖頭,“你怎么還不明白呢,上層的頭人們確實是一直統治著這里,也掌握著這里方方面面,可是因為我們的到來,其實早就已經觸及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其實是一直不滿我們的,我們就算對他們示好讓利,那也不會改變這一點,但恰相反,那些底層的蠻子們對我們的到來,其實沒受什么影響,我們與他們沒多大的利益沖突,因此我們若是幫扶他們,讓利給他們,那么就能爭取把他們拉到我們這邊來,所以我們現在要爭取的是底層的蠻子,而不是那上層的頭人,我們要讓蠻子自己內部分裂,拉攏多數的底層蠻打擊少數的上層蠻,明白了嗎?”
“可是底層蠻都被頭人們控制住了啊?”
“所以我們就需要想辦法啊,之前不是已經讓你去各地點選團結兵,十戶抽一丁嗎?這些蠻丁集結起來,要服三年團結兵役,我們有三年時間,你難道還沒能力把這些人拉攏到我們這邊來嗎?我給你不是也出了主意,給這些蠻族團結兵授給田地,甚至到時從中挑選能忠心且精銳的補入通海軍中嗎?”
這是變相的均田制和府兵制,且是也面向南蠻們的,雖然朝廷已經罷除了均田制,府兵制現在也在中原不徹底了,但秦瑯認為在云南等地區,還是有必要推行這種制度的。
因地制宜嘛。
光靠從中原移民過來,從中原調兵過來,根本是不現實的,朝廷現在沒有那樣的能力再大規模的移民云南廣西等地,也不可能把寶貴的兵力部署在南中、嶺南這些對朝廷來說,始終沒太大威脅的南疆。
所以通海都督府只能從蠻子中要人,但又不能被那些頭人牽著走,所以秦瑯給出的方案,就是從蠻子中再造一個階層出來,造就一批新階層,一批親唐的人,一批跟大唐利益捆綁一起,與頭人們關系割裂的新階層。
如何造就?
秦瑯給出的方案有兩個,第一通過招兵,從蠻子各寨里招募一批年輕而又底層的蠻丁,將他們分別編入保甲的聯防大隊,鄉巡檢的巡檢大隊,縣衙的壯班的民壯大隊,以及州縣的團結營。
先統一受訓,再逐級分流,忠誠度最高的,選入團結營。
而團結營中,經過訓練觀察后,再選出忠誠度高,表現好的調入通海軍,甚至是授予府兵身份。
根據聯防隊員、巡檢隊員、民壯隊員、團結土兵、通海軍、府兵等這不同的身份,給予不同的福利待遇。
比如能入選聯防隊的,授給多少畝地,然后其它各級,逐級增給。
若能成為府兵,則直接授田百畝,并免課役。
就是要通過這些,從蠻子里弄出一支與大唐利益捆綁一起的親唐新蠻來。
對于那些頭人,秦瑯的意見是能拉攏就盡量拉攏,對于些拒不配合不肯歸附的,則一個個來。
能順從的哪怕是表面歸附的,也要搞好關系,可以給他們一些頭銜,或是給他們一點封賞,然后征召他們的子弟到軍中效力,或是到州縣新設的官學里讀書,教導漢文化,同時也算是扣留人質,潛移默化的文化入侵他們。
還可以拉著他們做生意,開礦建坊,利益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