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
崇賢館內,新年將至,學館也已經散館放假,要到明年上元燈節之后才重新開館授課。館里王公宰相們的子弟學生雖放假了,但館里聚集的眾多大儒名師卻都還在館中。
太子承乾對崇賢館十分重視,秦瑯任館主時擬定了崇賢館的規章制度,并列舉了發展方向,除了教授皇家宗室和宰相重臣們子弟,陪太子讀書外,還給定了重要的任務,就是主編一份東宮出品的長安時報。
同時,崇賢館還利用館里大儒云集的優勢,為崇賢館收集、整理、編撰天下圖書,近年來,先后編成了十幾套圖書,并加以刊印出版,也是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更不用說,秦瑯在時,還讓太子從東宮內坊拔錢,于京畿,建立了兩所書院,分別為白鹿洞書院和白鷺洲書院,這兩個書院相當于是崇賢館的附屬書院,優選年輕才俊入學授課。
近年魏王李泰得皇帝特許,于長安城中開府設幕,并特許建文學館,招納四方名士才子入館,李泰禮賢下士,也仿崇賢館投入了許多錢帛,又是編輯發行了《京報》,又是建立起了長安最大的私人圖書館文淵閣,藏書超十萬冊。
魏王又經常前往國子監,籠絡讀書人,還在長安搞了好幾家坊內社學,專門挑選長安百姓人家的子弟,資助他們入學。
李泰似乎處處在模仿著皇太子兄長,雖然眼下來說,魏王府還是處處模仿東宮,但還從未能超越,但有這么一個小老弟一直在后面盯著,總是件讓人不舒服的事情。
尤其是皇帝的態度,皇帝對于越長越肥胖的魏王李泰,居然是越來越寵幸,對于這位不僅特許留京不到封地西寧州就藩,甚至還特旨讓他建文學館,還給他拔錢,他那文淵閣的十萬冊圖書,就大多數是皇帝送給他的。
如今十六歲的魏王李泰,雖然越長越胖,可在長安的名頭倒是越來越好,名聲直追圣賢太子李承乾,民間還有了四賢王的名頭,這讓承乾不免有時會很惱火,但又不好在皇帝面前說。
要不,就會顯得他這個太子哥哥小氣,容不得胞弟。
可承乾卻不相信白白胖胖的魏王李泰,真的只是想做個風雅的賢王,他這般賣力表現,還是為籠絡士人,邀買人心,最終還是沖著權力去的。
同樣已經做了父親的承乾,內心已經不再是那般單純了。
為崇賢館里的學士、直學士、正字、校書等一眾官吏、先生們發放了豐厚的年終福利之后,承乾告別了眾人,走出了館門。
回到自己的書房,承乾臉上的微笑盡去。
“殿下,太子千牛賀蘭楚石在外候見!”
賀蘭楚石是東宮太子千牛,一名勛貴子弟出身的侍衛武官,他父親賀蘭師仁是應山郡公,銀青光祿大夫,散騎常侍。
賀蘭師仁是個三品官,散騎常侍雖說不是什么要職,但位尊品高,居皇帝顧問,本就是安排給一些重臣養老之職,賀蘭師仁乃是鮮卑貴族,關隴名門,其父賀蘭蕃曾任隋朝吏部尚書,其先祖賀蘭訥更曾是北魏道武帝的舅父,曾任北魏尚書令。
不過,在長安城里,賀蘭楚石這樣的勛戚子弟太多了,畢竟關隴集團乃是曾經締造了四個王朝的貴族集團,四朝一脈相承,代代勛貴。而唐開國以來,又有大量的軍功新貴,還有許多舊士族歸附,大都云集長安,一個郡公的兒子真不稀奇。
賀蘭楚石被帶進殿中,他年紀輕輕,風度翩翩。
“殿下!”
承乾瞧了眼他,“你說你翁丈有話要帶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