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石坪被通海都督府設置為石坪縣,這里的蠻族都劃入大唐直屬,就連三島上的烏么蠻,也被置了一個末束里,下轄三村。
烏么蠻的首領阿彝也被召到石坪拜見都督府官員,還被授為石坪縣龍湖鄉末束里的里正,那位段參軍事甚至因為吃了阿彝獻上的龍湖特產擬嫩魚白魚花魚等十分滿意,還特給他賜姓段。
于是阿彝就成了段彝,他的名字與湖中三島上一千多戶都被登記到了通海都督府的戶籍名冊之上。
那位參軍走后不久,縣里就開始派役征糧,輪值當差,十戶抽一丁去筑城修路,另外還要按田畝數征皇糧,按戶口數征戶錢。
石坪縣的縣令是一位唐人,但縣丞主簿參軍戶佐等官,卻都是唐人從石坪原蠻族大部里挑選任命的,這些部族以前就是一直壓在烏么部等小部落頭上的,這次得了官職,更是名正言順的又開始欺壓他們。
攤派下來的差役、錢糧,都被他們加征。
烏么蠻甚至還攤上了個上貢龍湖特產的任務,要求他們上繳許多新鮮的白魚等,又索要許多魚干蝦干等等,數量多的讓烏么三寨都怨恨不已。
本來是十戶抽一丁去做役,結果大部落把自己的差額轉嫁到小部落頭上,烏么三部總共只有一千多戶人,本只要派一百多丁應役,可縣里卻征了他們幾批人,還是沒完沒了。
三島上只是極少量的田地,烏么蠻主要靠捕魚為生,現在不僅要交魚,還要派丁做役,又還要交錢,交糧。
段彝緊握著手中的刀柄,兒子因為去縣里交的糧不夠,而被鞭打上枷,枷了三天,人都差點被枷沒了。
所以當聽說和蠻在大江南面建立起蠻國后,段彝也曾經想著是否要帶部落族人逃離遷移,可是后來發現想在大唐控制下逃離,并不容易。
日子一天比一天沉悶,縣里的壓迫也越來越厲害。
段彝甚至都搞不清楚這些攤派加征究竟是都督府本意,還是說縣里趁機貪污,可憤怒的段彝早就已經把這怨恨憤怒也都加諸到了唐人身上。
若沒有都督府讓那些人當官,若沒有唐軍為這些人撐腰,這些人也不敢如此壓迫他們,所以說到底,肯定他們是一伙的。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
南邊的和蠻國上島聯絡烏么部,蠻國聽取了段彝的報怨,也聽了他的期望,最后很大方的承諾,將來把石坪都劃給烏么部,甚至沒多久,使者第二次來,就給他帶來了蠻皇孟谷悮的授封狀。
授封他為石坪州刺史,封烏么侯。
一紙授令,讓段彝豁出去了。
一條條小船悄無聲息的輕輕劃開湖面,如一條水蛇般游蕩前進,向湖西岸靠近。
兒子段平身上披著件皮甲,拿著一把稍弓,這都是蠻皇所賜,東西其實不多,總共也就十套甲,但這是蠻皇所賜。
蠻皇的大軍正在北上,烏么部舉兵響應便是大功。
蠻皇的使者告訴他們,整個唐人所謂的通海都督府,如今有無數的部落不滿唐人和他們那些無恥走狗,都盼著蠻皇殺過江來,而在北面的東西二爨,如今也都愿意摒棄前嫌,一起聯合蠻皇把唐人趕走。
在這整個反攻浪潮里,末束寨的烏么部,其實只是那小小的一朵浪花,但段彝卻早就已經義無反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