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巨變,太平城里也很震驚,不過有秦瑯在,親自向封臣們講解,安撫大家后,倒是很快安撫了眾人。
秦瑯這個家主都愿意接受朝廷的旨意,沒有帶頭人,眾人也就發幾句牢騷不鬧了。
朝廷也清楚武安府這邊可能會有些不滿,所以特意下了一道旨意,給了許多稅賦上的優待減免,比如新開拓的田地,都許為永業,且頭五年免稅賦,后五年,每年增兩成,直到第十一年開始,才正式納全稅賦。
而工商這塊,也有不少優惠,給予許多稅賦減免,其實就是給武安州這些先來的秦家人安撫的。
但朝廷的態度也是相當明確的,武安府是秦瑯的封地沒錯,這也是進一步確認的,但秦瑯也只能享受武安府三分之一的稅賦收入,而治權,這是朝廷的,且絕不會有半點含糊的。
在之前,武安一片蠻荒,秦瑯過來開拓,所以一切便宜行事,朝廷授秦瑯承制拜封特權,由他征辟舉薦人員出任地方官,但是現在,一切要上正軌。
朝廷要收回武安府的治權,包括駐軍之權。
原秦瑯推恩分封的騎士體系,現在也要并入朝廷的鄉勇團練體系中,統一由都督府統領。
秦家封鎮武安,有守土之責,也享稅賦之利,可卻沒有治民統兵之權了,司法訴訟這塊,自然也沒有。
但皇帝給秦家保留了監督地方之權。
大唐的世封制度,從貞觀初蕭瑀跟皇帝提出開始,到如今一步步的,也經歷了漫長的歷程,制度也在一步步的完善之中,一些缺口漏洞也一直在填補。
皇帝的態度依舊清晰,世封制既是為酬謝功勛,優待宗室而設,更是為屏藩中央,開拓邊疆而立,所以封建藩鎮,不是為了讓他們能夠與朝廷分離,而是要更有效的控制邊地。
秦瑯本以為,要到這一步,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沒料到李世民眼光如炬,一直盯著呢,查漏補缺迅速。
不管怎么說,現在皇帝給武安府秦家只保留了一個典衛府了,允許有一千家丁隊,此外,不得再擁有其它武裝,甚至騎士們的鄉兵,也都納入團練體系,而不歸秦家指揮統領了。
沒了治民之權,再無了統兵之權,僅保留三分之一的稅賦收入,也沒有司法權,僅有點監督之權,秦家未來在武安府的地位,已經被全方面限制死了。
秦家依然能在武安府很超脫,畢竟一家獨掌三分之一的稅賦收入,還有監督大權,可終究也只是如此了。
以前,是皇帝和朝廷給你便宜之權,但現在,一切上正軌,行正道,明明白白。
這是防范于未然,朝廷明顯不希望將來再造就一批如嶺南廣東馮氏,廣西寧氏,南中爨氏這樣的超級豪強出來。
“三郎真的要走了?”
衛公堡中,秦用等一眾家老很是不舍。
“如今塵埃落定,我也不可能真的久留于此,畢竟我還是嶺南九府經略,是廣州大都督,廣州刺史嘛,總不能久離府衙的。”
阿黃倒是很直接的道,“我看是朝廷有些人害怕三郎久在武安,生怕三郎在,朝廷派來的府州縣各級官吏不好交接奪權呢。”
“什么奪不奪權的,這事本就早有定論的,朝廷如今這樣做,也沒哪里不對,反過來說,我們南下這幾年,大家也不虧吧?我當初對大家承諾過的,大家也都得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