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各大豪強世家,那誰不是手眼通天,工匠、材料、運輸等,各家都是出了力的,更別說,第一批訂單,其實都是來自于內部的各個股東們。
若是沒有這么雄厚的背景,這佛山哪可能一下子就成為大唐南方的冶鐵中心,就這樣,侯君集都還經常有事沒事在朝堂上眼藥水呢,動不動跟皇帝說鐵是國家的戰略物資,如今嶺南搞這么大個冶鐵鎮,這有隱患。
還說佛山將大量寶貴的鐵料加工成鐵鍋鐵壺等各種鐵器,然后賣給胡商,運出境外,這是大唐寶貴鐵料的流失,應當出一個規定,禁止佛山鐵器外銷,甚至還提議干脆不許佛山打造鐵器,只讓冶煉鐵料,然后把鐵料運往長安洛陽,專門設立鐵倉儲存。
當然,這樣的提議并沒有被皇帝采納,不僅是因為佛山鐵鎮牽涉太多人利益,也是因為秦瑯給皇帝上過奏表,里面用很詳細的圖表數據解釋過,佛山鐵鎮的利與弊。
佛山鐵鎮的建立,其實并沒有導致國家戰略物資鐵料的流失和儲備的減少,恰相反,大大促進了鐵礦的開采和冶煉,鐵器生產和銷售,又培養了大批熟練的冶鐵工人,為國家儲備了大量優秀的工匠。
更別說,佛山鐵器外銷同時,依然有大量內銷,佛山鐵業上游新建的各鐵礦,也都是按照朝廷的礦課法,按比例向朝廷上繳鐵料的,這些鐵礦本就是進入了轉運司的鐵倉之中。
結果就是佛山冶鐵鎮興起,國家不用花錢,新增了大量熟練冶鐵工匠,同時,鐵料需求增加,促進了鐵礦堪探開采,增加了礦課收入,朝廷鐵倉增加了儲備。
誰也沒吃虧,甚至佛山鎮一年新增納稅賦百萬貫,這可是非常實在的真金白銀,更別說皇帝也在里面有一股,一樣也能分紅不少。而廣州府和市舶司也一樣有一股,同樣能分潤不少。
有這么多好處在,侯君集說再多,其實也無法改變皇帝的心意的。
利益所至,金石為開。
從皇帝到重臣世家,再到地方豪強商賈,甚至是這廣州的百姓小民,匠師工人,都很樂于看到這個新興的鐵鎮。
不僅是佛山各鐵廠里的三萬工人受益,還有無數上下游產業的人,如今也都依靠著佛山吃著飯呢,碼頭上的搬動工人,河里海里跑船運礦運鐵運鍋的,那些販賣的商人,甚至是廣州周邊的農夫們,現在好多都給佛山這邊種菜賣菜,而收益大增。
如今嶺南許多山里,都興起了開礦熱,那些部落領地里有礦的俚蠻僚蠻,紛紛搖身一變,成了礦東礦主礦老板,或跟漢人合伙開礦,或者直接賣礦,也有自己開礦的,反正都大賺一筆。
而各地因開山采礦,也是紛紛修路鋪橋,采礦隊到來,又招募大量礦工,興起了一個個的小礦村。
特意到佛山繞了一圈,發現這里確實一片興旺,到處彌漫著一股煤炭的味道,上空甚至有了一層霧。
一股工業時代的風撲面而來,讓秦瑯都有幾分恍惚的感覺。
他甚至看到了一座高爐。
他曾經對鐵匠提出過高爐冶鐵的設想,把煤炭加工為焦炭,利用焦炭和高爐來冶煉鐵礦石,這將大大提高冶鐵的效率。
只是他也只是知道這么一個大概的工藝,具體的流程并不是太清楚,他提出這個概念,然后設立了一個重賞,這事就擱下了。
沒想到,如今佛山居然真的出現了高爐。
秦瑯詢問。
縣令招來了一位大鐵匠師,那位大鐵匠師告訴秦瑯,這叫豎爐煉鐵法,以石炭提煉的焦炭,再加上一些材料,來將鐵礦石冶煉為鐵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