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世為唐臣!”
李世民看著這場面,非常壯觀,十分高興,撫著胡須,龍顏大悅。
緊接著東夷各部,也紛紛進貢請封。
李世民也是十分大方,各皆有封,以契丹部為松漠都督府,以大賀窟哥為松漠都督,兼左領軍將軍,賜爵無極縣開國男,并賜國姓李。
契丹八部分設九州,其中達稽部為峭落州,紇便部為彈汗州、獨活部為無逢州,勞問部為羽陵州,突便部為日連州,芮奚部為徒何州,墜斤部為萬丹州,析伏部為匹黎、赤山二州,加上松漠都督府,合為十州建制,并隸松漠府統轄。契丹各部落首領一律相應的改為諸州刺史。
又于庫莫奚族置饒樂都督府,以奚族首領可度為右領軍將軍兼饒樂都督,并賜國姓李。
按大唐國朝制度,也把奚族各部設置為州,與契丹一樣,也是分置其各部為州,計有鮮州、崇州、順化州、歸義州、歸德州、弱水州、祁黎州、洛瑰州、太魯州、渴野州,共計十州,統隸饒樂都督府,歸李可度管轄。
松漠都督府與饒樂都督府,則劃歸鎮東大都護府管轄,并聽從牛進達節制都護。
在一眾冊封之中,李世民還對來自雪域高原上滿是腥膻味的吐蕃使者,也頒下賜封詔旨,以吐蕃之地為邏些都督府,以其地置六州,賜封其酋長棄宗農為邏些都督,授懷化將軍,賜寅侯。
那位留著辮發的吐蕃使者漢話都聽不太懂,更別說詔書里那駢五驪六的詞藻了,最后也只隱約聽到給自家松贊干布封了個寅侯爵位,懷化將軍銜。
相比起契丹和奚兩族首領封子爵,這侯爵倒是高了許多,但人家還得了賜國姓的榮耀。
再說了,自家贊普可沒說要做大唐的臣子都督啊,還有這個什么寅侯,寅字是什么意思?
他卻不知道,政事堂先前對要不要冊封吐蕃酋長也是一通爭論的,后來決定賜封,可封什么也討論許久。
最后還是魏征提出封寅侯,寅字本意便是秦漢時期巴人所交稅賦的名稱,古巴人也叫寅人,或賨人,這些居住在巴地的古巴人,習慣用山林里的特產跟平原上的人們進行交易,后來也用這些做稅賦,于是稱這些為寅或賨,后來也稱巴人為寅人。
魏征從史書中還考證,寅人是巴人中的一個分支,也是羌氐一支,故以寅做西羌一支的吐蕃酋長的封號,很恰當。
宰相們也搞不清這吐蕃的前世今生,但多認為他們應當就是西羌的一支,所以對這寅字封號倒也無所謂。
至于給個侯爵,而不是公爵王爵,則是認為他們不配。
遙遠的吐蕃,對大唐來說,確實不夠資格封公,就跟契丹和奚這兩部只封了子爵一樣,他們以前一直就是突厥人的附屬小弟,從來就上不得什么臺面的,給個都督封個子爵就夠了,再賜個國姓,那都是不得了的恩賜了,算是特別恩寵。
吐蕃比契丹他們還要差一檔次,所以賜國姓的資格都沒。
而人家回紇諸部,那都是彪悍善戰的,所以值得重視,故此封都督,賜郡公、縣公什么的,也是就應當的。而吐谷渾啊、薛延陀啊、新羅、高句麗這些封王封公,那更是實力與地位的匹配。
就算秦瓊曾經一再提醒要重視吐蕃,說吐蕃野心勃勃,但大唐上下還真沒幾個把吐蕃蠻子放眼里。
賜寅侯,置邏些都督府,把他們正式納入大唐羈縻統治,已經是對他們的最大抬舉了!
至于吐蕃再次請婚的要求,大唐君臣都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吐蕃有薛延陀夷男那個實力嗎?
你們來湊什么熱鬧,一邊放牦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