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瑯也知道李世民喜歡折騰宰相,這方面都跟明朝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有的一比,沒事就要調整一下宰相,這里換一下,那里動一下,隔三差五不折騰一下,就渾身不舒服。
好在李世民雖然喜歡折騰宰相,但調來調去其實都是那幾個老面孔,在貞觀朝當宰相,不進出個三五回政事堂,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得皇帝重用。
被罷免停職那是常事,但一般也很快就能復相,更不會如漢朝的宰相一樣經常被迫自殺。
李世民愛折騰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秦瑯也清楚李世民其實是通過不斷的微操調整,來達到他控制政事堂,掌控宰相們的一種策略,而且還挺有效的。
但是現在這個節點上,太上皇剛死,你又開始折騰了,而且這回不是微操,根本就是大整了。
這又是弄的哪一出?
幾天后,秦瑯進入吉州廬陵,再次收到了來自長安的信,看完后終于有些明白了。
原來,太上皇駕崩,還帶走了吐谷渾可汗慕容順,這位也叫慕容順光的吐谷渾可汗,一生也是坎坷,年少入隋都長安為質,一呆就是十幾年,后來楊廣滅掉吐谷渾,打的可汗伏允倉惶逃竄進沙漠,楊廣便冊封慕容順做新可汗,派兵送他回去,讓他取代他老子。
結果久在長安的慕容順,本身又是和親漢家公主生的兒子,在吐谷渾國內根本沒半點根基威望,況且老子伏允還在呢。
所以他剛進入吐谷渾境內,就被吐谷渾人攻擊了,最后只得狼狽又逃回長安。
等到隋末大亂,關中稱帝的李淵想要對付隴右的薛舉父子,于是送慕容順回青海,拉攏伏允,一起夾擊薛舉。
這個聯盟沒持續多久,吐谷渾便又開始襲擊大唐隴右河西邊境了,直到李世民稱帝后,忍無可忍,秦瑯更是戰神降世,直接把伏允這老狐貍徹底挑殺,吐谷渾滅。
可伏允被殺后,溫彥博楊師道等堅持要對吐谷渾推行羈糜政策,要保持其國,認為如當年隋一樣直接吞并改為州縣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最后皇帝采納。
于是冊封慕容順為大汗,又加封他為西平郡王。
青海于是平靜下來。
但是這幾年,吐谷渾人其實一直很不服氣,最后慢慢的把這怨氣都歸到了慕容順的身上,認為他無能,認為他不配繼承大汗之位,認為他根本就是唐人的走狗。
于是就在太上皇駕崩那天,日月合朔,遙遠的西北青海湖畔,發生了一場兵變,慕容順被他的侍衛殺死,兵變后,控制了伏俟城的吐谷渾將領,立即宣布擁護尊王慕容承為新大汗,并且要收復被大唐割走的河湟谷地等地區,同時要把唐人駐扎在吐谷渾的兵馬趕走·····
吐谷渾要變天。
這是吐谷渾兵敗后積蓄幾年的怨氣,也是與吐谷渾被擊敗歸附大唐后,這幾年發展的很不順有關,以往吐谷渾人若是遇到天災疫病啥的,那就去搶東邊,搶唐人,找補回來。
可現在吐谷渾沒法搶唐人了,日子難過起來,尤其是對于尊王等一批人來說,他們其實一直都不服大唐,只是以前無奈。
而現在他們暗里勾搭上了吐蕃這個南邊高原上的新興強部,他們聽信了吐蕃使者的鼓動,認為不能忍受大唐的欺壓,必須得站起來反抗,大聲說不。
于是乎,青海湖邊陰謀展開,而向來無能的慕容順根本就沒有發覺,直到他被自己的侍衛所殺。
吐谷渾變天,且剛好處于太上皇駕崩的節骨眼上,消息傳回長安,也是讓李世民很是頭痛。
國喪期間,自然不能動刀兵。
因此最后思來想去,李世民把向來主張羈糜政策的楊師道、溫彥博又拎進了政事堂,同時把在青海呆過的心腹侯君集派過去做宣撫使,先安撫一下吐谷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