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如果太子妃真的天生身體缺陷不能生育,這也不能怪她啊。”
不能生孩子就要休妻,這很渣啊。
可承乾卻認為這是他休掉蘇氏的一個好機會,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當他壯著膽子向李世民提出休妻的時候,李世民卻大怒。
李世民甚至說,就算蘇氏不能生,可既然娶入門為正妻,那就不可能再休掉,不能生那就把裴氏所生的李象過繼到蘇氏門下,交給蘇氏親自撫育,便以李象為嫡出。
“這倒也是一個解決之道啊。”
皇后是正妻,所生為嫡子,這對于皇家來說非常重要,但是歷史上有不少朝代的皇后也有過沒生下兒子,或不能生育的,一般這種情況,都是把其它妃嬪生的兒子選一個過繼到皇后名下,甚至有直接把好幾個交給皇后撫育,做為嫡子的。
封建時代,也是宗法社會。
嫡庶有別,極為重要。
對于國家王朝,帝王皇家來說,更是如此,因為這涉及到皇位傳承的核心根本,稍有不甚,就會釀成大禍。
宗法制的核心就是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
這條制度,也有一定的不合理性,比如在長與賢之間,強調只能立長,在嫡與庶之間,只能立庶。皇位傳承的法理正統,就是嫡長,其余的再賢再有能力都不行。
雖說這不夠合理,但其實這一條是最大可能的在保證皇權的穩定性。
因為嫡長,這是有標準的,誰是嫡誰是長,不會有爭議。可誰賢誰不賢,這卻不好說。
如果立賢不立長,那么皇子們就一定會奪嫡爭儲,最后就會分裂朝堂、動蕩國家,為了避免這種內斗,所以才會要求以嫡長為繼承標準。
李世民為什么對承乾要廢蘇氏大怒,因為承乾這是在挑戰宗法制度。
“不能生育的女人為什么不能休掉?休妻的七出之條,無后不就是一出嗎?”承乾依然很不服氣。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可以擺脫蘇氏的機會,他不愿意放棄。
秦瑯卻沒有太理會承乾的喋喋不休,他在思考另一個問題。
“殿下想過萬一真要掉蘇氏,要立誰為太子妃呢?”
承乾似乎沒料到秦瑯問這個,愣了一下,猶豫了一會,最后道,“我其實很喜歡裴氏,她也為我生了一兒一女了,可是裴氏地位低下,陛下不會同意的。”
“然后呢?”秦瑯覺得自己發現了什么。
果然,承乾支支吾吾的好一會,才說出一個名字,侯氏。
“我知道三郎跟侯陳公關系不睦,但本來也沒有什么大的矛盾,我愿意找個機會請你們兩個一起坐下聊聊,也化解了以往的誤會,其實侯陳公人也不壞·····”承乾說這些的時候,有些不太自然。想要努力解釋什么,可秦瑯卻也只是微微一笑。
“殿下似乎很喜歡侯氏?”
“侯氏溫柔賢淑,而且,已經有孕在身了。”
承乾納侯君集之女,這是他先前也是知道的,雖有些意外,但也管不了那么多。倒沒料到,承乾這么喜歡侯氏。
現在居然要立侯氏為太子妃,侯氏入東宮,算是側妃,得了太子良娣的封號,所以扶正侯氏為太子妃是可以的,這跟裴氏只是侍妾不同,裴氏根本不可能為太子妃,但侯氏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