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了陳叔寶、楊廣這些人,想到了楊廣的齊王楊暕,想到了隋文帝的兒子楊俊楊諒等人。
越看是越氣。
高祖國喪期間,承乾身為孫子,熱孝在身,又有留守西京的職責,結果卻拋下一切,背著留守大臣們跑去隴右,甚至還一路強行闖關,擅調兵馬。
更過份的是到了侯君集那,他也給他留了體面,結果承乾依然沒消停。不顧他給承乾的手諭旨意,不肯留守鄯州,搶了侯君集的指揮權也隨軍出發。
若只是想打仗,倒也能理解,關隴男兒嘛,尚武成風,有志向,有熱血。可這一路上走走停停,騎馬打獵,走馬觀花,甚至沿途讓侯君集給他搜羅的美人都是十幾個了,都隨在軍中,白天行軍扮做親兵,晚上大帳同眠,胡天非地。
又到處搜羅鷹犬,弄的出征打仗倒跟是去游獵一般。
他李世民一世英名,如今這臉都要被承乾丟光了,現在吐谷渾、黨項等也都知道了大唐的太子是這么副德性了。
皇后一次次的苦勸。
李世民不顧念父子之情,卻也還得顧念與皇后的夫妻之情,尤其是如今皇后病情如此嚴重的情況下,已經經不起刺激了。
要不然,他早就下旨讓百騎把承乾捆回洛陽來。
雖然遲遲沒有下達這道旨意,可承乾在隴右的作為,確實已經讓皇帝失望至極。
他曾經非常自豪得意,認為隋文帝和太上皇這樣的雄主圣君,在繼承人的培養上,在對兒子們關系的處理上,非常失敗。
他覺得自己培養出了一位非常優秀的太子,朝野稱賢,能文允武,少年老成,而李泰李恪等也十分賢德,雖也有李祐李音這樣不懂事的皇子,但畢竟還年少,還可以改。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就幾年時間,承乾就變成如今這副模樣了?
甚至父子之間,如今也已經有了很深的隔閡了。
許多個夜晚,李世民也碾轉難眠,他捫心自問,自己對承乾夠好了,給了承乾最優秀的老師們,選了許多老臣和才俊入東宮輔佐,甚至還給了東宮一支旅賁軍,又讓承乾早早的聽政學習,甚至讓他親自領雍州事務,培養他的能力。
而秦瑯幫承乾建立起的那些東宮產業,為承乾積攢的豐厚內坊,李世民也一直都只是默默的支持著,他盡量給承乾機會,讓他放手去做事。
甚至在承乾的婚事等方面,也是費盡心思。
可到頭來,換來的是什么?
腳步聲傳來。
李世民頭也沒回,他知道來的是百騎司的統領許洛仁來了。
“臣··”
“好了,知道是你老許來了,今日又有什么新消息嗎,說來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