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楊嬪生二子,雖然一子也不得皇帝喜歡,還被罵畜生不如,但吳王李恪卻有賢名,得皇帝喜歡,經常稱贊英果類我。
而李恪表現也極好,在朝中得到了弘農楊氏和蘭陵蕭氏的支持,聯姻二姓,得全力支持。
楊淑妃自己的兒子都被過繼出去了,又沒有其它兒子,將來指望不了別人,更指望不上長孫皇后生的太子承乾,只能寄希望于姐妹楊嬪生的吳王了。
“臣妾昨日去看望妹妹,聽說吳王這次在云南平定東爨叛亂中,表現很是出色呢,年紀輕輕,便已經能夠親自披甲上陣,不但鼓舞士氣,還親自斬殺了數個叛軍,率軍取得一場大捷,十分了得,還從東爨叛軍手里親自奪回了南寧州石頭城。”
聽楊淑說起吳王李恪,李世民臉上也有了一點笑意。
“朕先前還擔憂他,剛去藩國就遇叛亂,本來還下旨說讓他先到戎州避避,倒料不到這小子不愧是朕的種,也還有幾分膽氣,竟然敢南下平亂,打的還不錯。”
楊淑妃立即趁熱打鐵,順著皇帝的話夸贊起李恪來。
“圣人當年十六歲便領兵,統兵征戰,所向無敵,吳王這次表現也確實很好呢。聽說連衛公都對吳王大為贊賞,認為吳王雖貴為皇子,卻能身先士卒,勇于平亂,十分可嘉!”
李世民嘴角上揚。
“朕當初讓李恪去南中,就任這南寧州都督,看來確實沒選錯,這小子有擔當有勇氣。”
楊氏又道,“都說虎父無犬子,圣人英明,皇子們自然也就了得,吳王在南中英勇平亂,太子不也親自隴右擊賊嗎?臣妾聽聞,太子殿下更是了得,已經能直接統領河西隴右劍南安西等數道幾十州之十數萬兵馬呢,威風凜凜大有當年圣人東征西討打天下的雄姿呢!”
這話卻讓皇帝臉色一下子難看了起來。
吳王李恪在南中雖然只是殺了幾個叛軍,奪回了一座小城,但確實還表現不錯,可李承乾在隴右,那就是胡作非為了,不說他從長安偷跑去隴右,就說如今他一個宣慰使,卻擅奪了侯君集這大總管的統兵之權,就已經非常過份且嚴重了。
皇帝先前昏倒,也正是看了這些奏報,如今楊妃舊事重提,說是太子英明,可李世民聽的卻心頭直犯堵,甚至呼吸都開始困難起來了。
“不要提那些孽畜!”
皇帝怒罵。
“真當朕不敢廢了他的太子之位,朕賢德的皇子可不少!李泰李恪都比他強許多!把朕逼急了,朕便·····”
李世民突然感覺到楊妃為她捏頭的手力變重了一些。
他閉上嘴,沒再往下說了。
“圣人?”
“哦,沒什么,朕剛才什么也沒說,你什么也沒聽到,明白嗎?”皇帝突然睜開眼睛,帶著十分嚴厲的眼神瞪著楊妃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