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實際上,柴紹這位長史明顯的將會去取代侯君集,統領西海道的這支主力。
集結隴右、河西的兵馬,甚至是關中、劍南、安西的部份兵馬,以及召黨項、西突厥、高昌等協從進討。
這么多大將出馬,吐谷渾這半死的病狼會很快滅亡。
只要他李世民動作快,那么太子就來不及犯下更多的錯,到時吐谷渾討滅,仗打完,讓張亮把承乾帶回來,則一切恢復正常。
就算該批評,也是等承乾回來后,父子倆個單獨談。
皇帝這般維護太子的心思,眾臣都看在眼中,長孫無忌自然是暗里興奮激動,皇帝果然還是在維護承乾,并沒有動那不該有的念頭。
他望向房玄齡、蕭瑀、楊恭仁、宇文士及一干人,見這些家伙一個個都板著臉一聲不吭,心里不由的有些得意。
想輕易的動太子,哪有這么容易。
太子乃是國本,豈有因一戰過錯輕易動的道理?
承乾在隴右再胡鬧,也只是打打獵之類的,又沒喪師辱國等等,還不到那地步。
“朕倦了!”
說完,皇帝起身離去,留下一眾大臣們面面相覷,這個結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可皇帝那沉悶的心情,憔悴的面孔,大家也不敢逼迫。
“政事堂相公們留一下。”
長孫無忌很不客氣的說道,做為檢校中書令的他,在中書省內的中書門下政事堂內,他便是主。
李靖本來還想請求領兵出征吐谷渾,可皇帝匆匆走了,想到太子如今在隴右那邊,李靖也只能嘆了聲氣,對柴紹道,“吐谷渾就有勞譙國公了!”
柴紹并沒有半分掛帥的喜悅心情,他很不想去趟這趟渾水,洛陽相距青海數千里,誰知道現在那邊是什么情況了?
若是承乾折騰出事了,到時他就算還沒到隴右,也得背上干系。而如果他到時費力平定了吐谷渾,那這功勞也還得讓招討大元帥承乾領了大頭,這非柴紹所愿,但又無可奈何。
只能說今天皇帝那副疲憊的樣子,讓人無法拒絕,也沒給他拒絕的機會。
長孫無忌也過來。
“中書門下這就給你起草統兵詔敕,還勞煩駙馬辛苦一些,盡早出東都趕往青海,主持軍務。”
面對著長孫無忌,柴紹也只能點點頭。
“柴某知道輕重,必以國事為重。”
“駙馬,三娘以前最喜歡承乾這孩子,遺憾的是她走的早,沒能看著承乾長大,若是有三娘在,相信也不會讓承乾如今這般任性的。你是承乾的姑父,是長輩,你得拉他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