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唐將打仗個個好手,可說到這,倒知道的不多。
“因為滇池?”
“在戰國秦昭襄王時,楚國派大將莊硚率眾入滇,征服當地蠻夷。莊硚征服當地諸部之后,歸路為秦國所斷,于是便留在滇地,后與當地的叟族部落聯盟,建立了以叟族為主的滇國,自稱滇王,其故城便在滇池的西南岸晉寧也。”
莊硚建立的滇國,跟秦末時趙佗建立的南越國其實很像,以少馭眾,上層統治階層以外來征服者為主,但主體部份卻是當地土人。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的文化和技術,對當時以部落為主的滇地的政治經濟發展有很大貢獻。
到西漢王朝建立后,漢武帝因為要通西域尋找盟友以夾擊匈奴的戰略想法,所以積極向西北、西南開拓,其中西南方向就找到一條身毒道,試圖通過蜀、滇,直抵天竺。
漢武帝征發巴蜀士卒遠征,滇王被迫歸降,漢王朝便以滇池地區為中心設置了益州郡,郡治與滇王駐地都在滇池南的晉寧。
當時益寧郡下設了六縣,其中昆明便是谷昌縣,從此開始中原王朝對云南地區的正式統治,也開始了駐軍、移民、屯田,大量新移民帶來了更多的內地先進文化、技術,使的滇地經濟發展更上一個水平。
蜀漢諸葛亮平定南中后,改益州郡為建寧郡,并任用大姓為地方官吏,從此開啟了南中地區大姓豪族統治。
晉武帝時,把南中四郡,建寧、云南、永昌、興古從益州分劃出來,設立寧州,與益州同列,為全國十九州之一。
東晉以后,方土大姓爨氏從南中八大姓中逐漸強盛崛起,成為滇中地區的統治者。從晉成帝封爨琛為寧州刺史,承認其世襲地位開始,歷經數百年,不管中原如何動蕩,王朝更替,爨氏對昆川之地都保持統治。
甚至在中原南北朝的動蕩時期,滇地反而戶口殷眾,金寶富饒,多駿馬、犀象、明珠,成為西南的一顆明珠。
大唐建立之后,將隋朝俘虜帶回長安為奴的爨弘達送回滇地,并改益州為昆州,封其為昆州刺史,此后陸續在云南設立了九十二個羈縻州。
直到貞觀朝后,羈縻政策才開始改變。
但直到此時秦瑯進入益寧城,滇地才說真正迎來了徹底的改變。
“三郎到底打算如何安置西爨?”說話的是段志玄,如今劍南道西寧大都督府長史,本名段雄,字志玄,皇帝曾經的兒時玩伴,秦王府的心腹舊部,當年玄甲騎的統領。
跟秦瑯算一輩的,資格還是比較老的。
本來他早打算回西寧城(西昌)去了,但秦瑯卻讓他們多留段時間,好不容易有這么好的形勢、氣氛,當然就得把大事給辦好了。
東爨如今已被秦瑯徹底的肢解,每天都有許多東爨人被遷移,二十多萬戶人口已經被決定要遷移,通海、西寧、東寧、交州、廣州······
更有無數的烏蠻叛蠻,被圍剿擊敗后沒為奴隸,就地發賣給奴隸商人販賣到各地去。
滇池以東的爨氏東支,如今是徹底完了,但對于滇池以西的西爨這些人,要如何處置,段志玄、張士貴等還爭論不下。
段志玄主張把西爨也給外遷,遷去長安、洛陽、成都等地,給爨弘達等西爨子弟一些閑職,反正就是借此機會,不能讓他們再留在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