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都督府跟靜邊都督府和維州都督府一樣,都大的沒邊,一個都督府就能比的上一個道的大小了,只不過這些邊荒之地,朝廷還真沒太在意,只是隨手一劃拉,為以后統治邊疆行個方便而已。
人又沒幾個,路沒兩條,要產出沒產出的,要經濟沒經濟的。
張亮打仗不行,但對于行政這塊還是很強的,要不然皇帝也不會派張亮來青海善后。
黨項、西山以及永昌那邊他管不著,反正也不歸青海道,雖然以前白蘭、黨項等都是吐谷渾的附庸,可他現在只是青海道的宣撫經略,又不是吐谷渾大汗,他才不在意那些呢。
朝廷把赤嶺以西幾百里重新劃入青海道,張亮都覺得沒必要。
總的來說,他做這個青海道宣撫經略使挺簡單的,難的事情都由別人辦完了,他現在也就是宣示下朝廷的旨意,負責推行這些新政而已。
抽筋去骨的吐谷渾人,已經是任由拿捏了,不管是搓圓還是捏扁都沒人敢反抗了,那位倒霉的新大汗諾曷缽也想不到,本來是唐軍送他回伏俟城平亂繼承汗位的,誰料到一戰過后,他叔父那個弒君者固然死了,可吐谷渾汗國也沒了。
大唐皇帝保留了他的汗位,卻一腳把他喝去河源都督府做都督,可是沒有半點真正的實權,也就是個傀儡,他幾次給張亮來信,希望能夠回長安去,不想做這有名無實的大汗、都督了。
張亮理都懶得理這個小家伙,他現在煩的是太子。
他不討厭太子,還挺佩服太子的,問題是現在太子就呆在他的地盤上不走了,這成了他的一個負擔。
他得想辦法送太子回洛陽,最起碼也要離開青海,至于回長安還是去鄯州他倒不愿意管,也管不了。
可這太子殿下脾氣倔的很。
來了許久了,面都見不上一回,每次來請見,都碰一鼻子灰。
如今能見到太子面說的上話的,也只有那些被太子臨幸的女子了,這些當初太子一路搜集的美人兒,現在是唯一能見到太子面并跟太子說話的人。
張亮也試過想通過這些女人傳個枕邊話什么的,可最后都沒結果。
愁啊。
若沒有太子在這,張亮不知道多快活。
想想侯君集也挺倒霉的,本來若沒這檔子事,也能沾太子光得個滅國之功績,不說重回政事堂再次拜相,可起碼階官什么的能升一升吧,賞賜也不會少吧?
偏偏自己耽誤了軍期,太子還就重傷了,于是雖打了大勝仗,可現在被召回京后,雖說因有岑文本房玄齡等保他,說他是功勛大將不能侮辱,所以只是賦閑在家,但據說回洛陽后連皇帝面都沒見到一次。
平日里的常參沒他份,朔望大朝也沒他份,連家門口都還站了一隊鎮撫司的緹騎,門都不敢出了,就等著三司什么時候定個罪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