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殿,承乾跪在長孫皇后的遺體面前,哭的死去活來,眼淚鼻涕一大把,這一刻,承乾就是個孩子。他痛苦自責,恨自己怎么就不早點回京,為什么縮在海晏堡那么久。
為什么連母親最后一面都沒能見到。
秦瑯跪在旁邊,對自己的準岳母很唉息,一代賢后,才三十幾歲就走了,人生最好的年華,突然就撒手人寰,不得不說命運無常。
長孫皇后的這一生也很不容易,母親高氏是長孫晟的繼室,皇后才幾歲的時候,父親就病逝了,然后異母兄長孫安業等就把高氏和長孫皇后、長孫無忌娘三個趕出了幾家。
她們只能去投奔娘舅高士廉,偏又趕上高士廉卷入兵部侍郎斛斯政謀反案,被貶交趾,好在這個舅舅很好,臨走前把家里剩下的產業歸置一番后,還是拿出了一筆錢給妹妹購置了一座小院,給他們又留下筆錢生活,才去交趾當個貶謫縣主簿。
從此長孫皇后便母子三人流落在外,過著清貧的日子,長孫家家大業大,卻跟他們沒半點關系,娘家高家也是自顧不暇,日子艱難。
那時,高氏這位曾經的名門之女,大將軍之婦,也開始織布刺繡以填補家用,卻也還堅持親自教導一對兒女讀書寫字,教他們禮儀,那段艱難的歲月,讓長孫皇后自那時起,就性格堅韌不拔。
好在當年父親長孫晟還在世的時候,對這個小女兒很喜歡,長孫家族也對她的婚事很上心,伯父長孫熾更是親自為她尋到唐國公李淵家聯姻,特別是很佩服李淵的妻子竇氏的睿智大氣,勸說長孫晟與唐國公府聯姻。
后來雖婚約定下不久長孫晟便去世,可唐國公府卻也沒有悔婚之意,五年后,長孫皇后十三歲時,李家派人來為二公子李世民迎接長孫入門。
那是大業九年,天下已經有些動蕩,隋朝風雨飄搖,十三歲的長孫嫁給了十六歲的李世民。
少女時的那段經歷,讓長孫皇后這位名門之女,卻有著難得的賢德品質,孝敬公婆,敬愛丈夫,婚后相夫教子,甚至當丈夫成為了天下第一人,她被冊封為皇后,也從沒有半點驕縱。
她始終保持著親蠶的習慣,每年都要親自為丈夫、兒女們縫制衣物,親自教導兒女們禮儀、文化,打理內宮也是井井有條,甚至還經常勸諫丈夫和兄弟等,不希望后戚過于恩寵。
唯一一次破例,是因為異母兄長孫安業參與謀反,長孫親自向丈夫跪地哭求免他一死。
謀反十惡不赦,可最后皇帝還是因為皇后的哭求而免長孫安業一死。
當年長孫安業兄弟們趕皇后母子三人出家門,多年后,皇后卻還能不計前嫌。
十三歲結婚,三十六歲病逝,夫妻一起夫走了二十三載。
少年結發,互相扶持,伉儷情深,夫明妻賢。
秦瑯看著哭的眼淚鼻涕嘩啦的承乾,真想踹這家伙兩腳。現在哭還有什么用,人死又不能復活。
皇后臨終之前,苦盼許久都沒盼到最后一面,得多遺憾啊。
皇后在,承乾的位置是最牢固的,有長孫皇后在一天,不管承乾再怎么胡鬧,李世民也不會有換儲的念頭。
而現在,皇后走了,承乾最大的靠山沒了。
當然,皇后若在,承乾也不敢鬧的太過份,這兩年要不是皇后病重,皇帝為了不讓皇后擔憂,其實承乾的許多胡鬧行為是一直瞞著皇后的,要不然皇后絕不會坐視不管。
反倒是對于自己跟長樂的婚事,因為晚上一步,得再拖三年,秦瑯倒是不太在意。
三年就三年,長樂現在也不過十五,三年后也才十八,雙十都不到呢。
“殿下,節哀!”
秦瑯對承乾嘆聲氣道,現在這個時候不是哭的時候,還是好好想想如何平息皇帝的怒火吧,否則承乾的處境是真的會很堪憂的,不管怎么說,秦瑯也還是希望能保住承乾的儲位,畢竟十年相交,這感情還是很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