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吧,你覺得朕要如何做才行?”
涼亭中,君臣擺開了談,皇帝的態度已經轉變了許多,那股子泰山壓頂的感覺消失,秦瑯松了口氣。
今天他也是占了穿越者的便宜,知道李世民保承乾的態度還是很明確的,尤其是在此時,貞觀十一年的春天,皇后剛去世,太子腿剛斷,這種時候李世民不可能就有了易儲之心,也許皇帝想過,但也頂多是想想而已。
“陛下首先就得讓朝堂讓天下都明白圣人沒有易儲之心,要徹底杜絕魏王、吳王等皇子們心中的那點非份之想,更不能給那些想要效仿武德九年之事的野心之輩半點機會。”
“臣請陛下下詔,令魏王泰就藩之國,回西川鎮守,最好是不要讓魏王遙領揚州大都督、相州都督、右武侯大將軍等職,可加封散階。”
李世民皺眉。
“皇后尸骨未寒,你就讓朕把青雀趕去封地?”
“魏王到了西寧州,一樣可以為文德皇后守孝,只要心在,人在哪并不重要。況且,陛下若是再態度曖昧不明,只怕會更加誤導太子魏王和那些野心之輩,這是攪亂朝綱,危害大唐江山社稷啊。”
李世民擺手,“你繼續說。”
“其二,聽聞圣人有意想要楊嬪繼立為后,臣以為萬萬不可。一來楊嬪只是九嬪之一,四妃都不是,如何可以繼為皇后?再者,楊嬪為前朝公主,其所出的吳王現在又隱隱威脅太子之位,若是圣人立楊嬪為后,這豈不是要亂上加亂?”
楊氏若立為皇后,那李恪李音就立馬也升級成為皇嫡子了,李恪爭奪儲位的本錢又豐厚了,那些吳王黨只怕越發興奮,所以必須得避免這種情況,哪怕楊嬪確實很賢,也不能立她。
李世民瞪著秦瑯,“誰跟你說朕要立楊嬪為皇后?”
“坊間多有傳聞,臣也只是猜測,現在也只是提醒陛下,萬萬不可。”
“你倒是管的寬,那你說,朕要立誰為皇后?”
“陛下,立皇后與立太子不同,雖然說天家無私事皆為國事,但是儲君為國本,但立后卻沒這么重要,這個臣雖為宰相也沒資格插手,圣人自己拿主意就好。”
李世民咬牙切齒,真是人嘴兩張皮,想怎么說就怎么說,剛還說不能立楊嬪,現在又說隨他意。
“還有呢?”
“臣建議應當讓太子出來露面了,這么久再不露面,只怕坊間也會開始有許多謠言亂傳。”
雖然皇帝已經詔封李象為秦王,但秦瑯認為還是得讓承乾解除禁足。
“太便宜他了。”李世民道。
“圣人懲罰也罰了,接下來需要的是正確的引導,而不是一味的懲罰,儲君的名聲威望也要維持,否則若讓有心之人利用攻擊,太子名聲不保,也于國家不利。”
爺倆坐在那里說的口干舌躁。
“你不知道泡壺茶來?”李世民心中煩躁,秦瑯的建議都很中墾就是不太中聽,他現在對承乾的火氣都還沒消。
心里也不想這個時候趕李泰出京,但秦瑯一句又一句的說的皇帝又沒法反駁。
尤其是秦瑯一而再的提到武德九年這個敏感詞,讓李世民心頭警醒,當年高祖皇帝在他和建成之間搖擺不定,甚至一次次的暗示易儲立他為太子,這也是他后來敢爭儲的底氣所在。
也因皇帝曾透露出來的這種心思,讓許多文臣武將倒向秦王府。
現在秦瑯提醒他,這讓他不得不警醒。
秦瑯甚至頭一次公開的向皇帝說出了朝中現在有魏王黨和吳王黨,雖沒說還有太子黨,可李世民又豈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