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吐蕃不愚蠢的真的跑到松州來攻城,那么在羌地,吐蕃更能適應這種高原野地戰場,并不會太畏懼唐軍。
“吐蕃目的是吐谷渾,非松州也。”秦瑯把自己的結論告訴幾個兄弟,弄的他們一頭霧水,怎么吐蕃明明奔松州來的,三兄卻說是千里之外的吐谷渾?
這是一次戰略欺詐,吐蕃第一階段行動,對大唐只是欺詐和試探,他們真正的階段目標是多彌、白蘭和黨項這三羌,三十萬眾真正是沖他們去的。
要掃蕩這些臣服于大唐的諸羌,為他們下階段爭奪吐谷渾掃平障礙。如果大唐這次只是守松州,那最后肯定是上當。
歷史上,松州之戰也差不多是這個時候,甚至也差不多是這種局勢下進行的,而松州之戰真打起來,也就是各一個來回。
先是吐蕃以吐谷渾這種破落戶都能尚大國公主,大唐安能欺我,讓我在諸藩面前沒面子為由出兵二十余萬眾,一路把諸羌揍了個遍,直抵松州城下。
然后喊出口號,公主不至我且深入,你們不送公主來和親我們就要率兵一路打到長安城去親自接親。
然后松州都督韓威浪了,出城野戰,反為吐蕃所敗,敗退回松州守城。朝廷聞訊派了牛進達程咬金侯君集執失思力等數位大將,兵分三路,督步騎五萬討之。
牛進達帶前鋒率先抵達,發動夜襲,斬殺千余人。
然后吐蕃就徐徐退之了。
這場松州之戰雷聲大雨點小,就這么結束了。
這一戰雖然草草收場,卻也讓吐蕃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先是向大唐展示了自己的肌肉,確實很有本事本錢,然后當然是一路過來時把諸羌都收拾服帖了。占據了很大的主動權,把大片的羌部緩沖區,都納入他的治下。
最后,雖然上表請罪稱臣等等,可大唐最終還是同意和親下嫁公主,又是賜官又是賞錢等等,吐蕃是里子面子都撈到了,也讓吐蕃試探出了大唐在西面邊境上的虛實,為之后他們真正進軍吐谷渾做好了準備。
后來,吐蕃便正式出兵奪取了吐谷渾之地,然后終唐一朝,就一直成為大唐的西北大患,他們以吐谷渾故地為大本營,一次次的攻略河隴,甚至是奪取西域,最后還打進了長安城。
這可能是當初長安城里李世民和大臣們都想不到的事情。
歷史上的吐蕃戰略很成功,松州之戰一個回合,死傷不過千余,收獲卻巨大。不僅大唐天可汗轉變態度,不再視吐蕃為小藩,同意將公主和親下嫁,同時也讓原本依附大唐的白蘭黨項等諸羌,都轉而依附吐蕃了,甚至為他們接下來打吐谷渾提供了良好的先決條件。
只是如今吐蕃人估計料不到,秦瑯居然能早早就猜測出他們的所有陰謀意圖。
在歷史上,大唐朝廷當時處理吐蕃這件事上,覺得自己是成功了,先是保住了邊疆不失,然后是讓吐蕃稱臣納貢,正式加入到了大唐天朝體系中,成不藩屬一員。
另一面,大唐也通過這次事件,保證了之后唐蕃邊境十幾年的太平,甚至是后來讓吐蕃一度退出了吐谷渾,讓吐谷渾這個藩屬小弟成功復國,這些在大唐這邊都認為是勝利。
在秦瑯看來,大唐是保住了面子,可真正的戰略上是大失敗,對吐蕃戰略上的錯誤認知,導致了最后西邊局勢的崩塌,最終讓吐蕃成了尾大不掉,后患無窮。
在吐蕃自己的記錄里,當仁不讓的也把自己稱為勝利者,甚至說此戰過后,李唐和吐谷渾皆向吐蕃進貢。
大唐說是賞賜,吐蕃就認為這是進貢,反正大唐當時也確實是綏靖政策。
五月中旬,秦瑯終于抵達松州。
松州此時已經全面戒嚴,到處厲兵秣馬,一副大戰來臨的緊張氣氛。
寧遠軍上下更是已經全面動員,不僅五千寧遠軍都已經取消休假輪值,全都發放武器到崗,而且就連附屬的一萬城傍、側近蕃兵也都動員了起來,松州邊境線上的守捉、鎮戍、堡壘全都已經整兵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