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桂兵在關下以弓箭掩護,但唐軍是在關上居高臨下放箭,占有許多優勢,射程也強上許多。
雙方一直箭來箭往,庸丁們則拼命的挖土背土填土,一直填到太陽西斜,也沒填上多少,別說直接填上關城,連個雛形都沒出來。
眼看著人馬疲憊,噶爾東贊也只得下令收兵。
結果一番清點,今天傷亡居然上千了。
而估計關上唐軍都沒有什么傷亡,這對比可就大了。
更大的問題是,天就要黑了,關前就填了那么一條矮坡,怎么辦?
“庸丁回營休息,抽一千桂丁在這里值守,不許唐人出關破壞,明天繼續填。”
噶爾東贊下令。
夜晚。
唐軍果然出城來襲,但并沒有直接奔襲吐蕃營地,只是在關上守軍弓弩的掩護下,出到了關城后直接把吐蕃人白天填的那土坡占了,然后開始搬土。
他們并沒有把這些土搬走,而是進行了改造。
原本吐蕃人是計劃直接堆一條土坡通上六丈關的高隘,現在寧遠軍出關來卻把這些吐蕃人白天辛苦運來堆起的土,變了個方向。
直接把這些土在關前,堆砌為一個橫向的羊馬墻,變成了隘墻的一個防御。
聞訊趕來的噶爾東贊氣炸了,豈有此理,白天傷亡上千才堆起這么一點土,你們還要改成雷關的隘墻的羊馬墻?
他調動吐蕃士兵上前沖殺阻止,可誰能想到,唐軍背后就是高高的關隘和隘堡,上面的弓弩手那是早就張弦以待。
關前的寧遠軍也迅速一面占據著土坡有利地形,以土坡為掩護,一面繼續搬土修羊馬墻。
夜黑風高,吐蕃軍兇猛來爭,卻不敵唐軍占據有利地形,狹窄的關隘口,噶爾東贊雖有一萬余人,可真正能沖到前面的也就不超過千人,結果還得面臨著上下左右的多重夾擊。
出關的寧遠軍士一邊反擊,還能一邊不停歇的繼續搬土砌墻。
混戰一夜。
天亮時,噶爾東贊發現昨天白天運了一天土堆的那條低矮土坡已經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在關隘起壘起了一道半人多高的羊馬墻,全是用他們白天運過去的土堆的。
而再次清點人馬,噶爾發現昨夜一番混戰,他又沒了上千人,白天損失的基本上是庸丁,而晚上損失的卻都是桂兵。
最氣人的地方還在于,昨晚雖然唐人讓他們損失巨大,可據事后推斷,關上唐軍出動的兵馬卻并不多,也就幾百人,加上關上的弓手,也還是在他先前推測的千人之數。
這個結果,讓噶爾東贊域松差點就吐血了。
“論東贊,還要繼續挖土堆坡嗎?”
“滾!”
噶爾東贊對這個沒眼力見的下屬發出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