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蕃兵在大唐的對外征戰,也確實是立下過赫赫戰功的,甚至歷史上還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外族名將,有自備干糧帶本族蕃兵從征立功的,也有完全加入到了大唐朝廷體系之中,以朝廷將領領兵征討的。
比如說史大奈、李思摩、阿史那社爾、阿史那步真、執思失力,這些都是突厥人,契苾何力是鐵勒人。
屈突通,奚人。
再后來的黑齒常之,那是百濟人,高仙芝那是高句麗人,李光弼,那是奚族人,哥舒翰,是西突厥哥舒部的人,仆固懷恩,那是鐵勒人,白孝德,那是龜茲王子,渾瑊,那也是鐵勒人。
還是大唐盛世造反的安祿山,那是個粟特人。
這些還基本上都是在大唐朝廷中為將的,那些自帶干糧為大唐征戰的胡蠻部落首領就更數之不盡了。
用那些蕃部兵馬從征,好處多多,不僅不用給裝備、錢糧,甚至撫恤、賞賜這些都不用給,一般都是作戰后,許他們繳獲所得歸個人所有,允許他們搶劫等,這招還是很好用的。
甚至歷史上唐朝長安城被攻破后,大唐不得不向自己曾經的藩屬回紇借兵平亂,這些回紇兵幫大唐收復兩京,也沒有什么報酬,就是許他們打下長安洛陽后自由搶劫。
后來又約定絹馬貿易,大唐拿絹換回紇人的馬。
承乾坐在那里嘆道,“恨無法親往劍南滅吐蕃也。”
馬周三人都只能閉口無言,你監國太子還想跑去劍南打吐蕃?你還真是打仗打上癮了,上次打瘸了一條腿,如今又想去?
這不可能。
承乾當然也知道,所以也只是感嘆了一句。
“三位相公,你們說待秦瑯一戰滅了吐蕃,接下來又要如何處置呢?趁勝進軍雪域高原,鐵騎踏滅突厥,還是說怎樣?”
長孫三人也沒料到太子突然問起這個。
良久,倒是李大亮先開了口,“臣之前在隴右鎮守過,越往西南,地勢越高,空氣越稀薄,而且越荒涼。”
“黨項人所在的積石山下,黃河河曲一帶已經很荒了,可好歹還能游牧放馬養羊,但再往南翻越了紫山,那邊地勢越高,也更荒涼,甚至過了牦牛河后,有許多地方,千百年來,樹都不長一棵的,再一直往南行,過蘇毗入藏地,那里遍地雪山冰川,在那些雪山冰川下倒是有些河谷地,能勉強種些青稞等作物,但地廣人稀,難以發展,吐蕃發源之地山南和后藏倒是較適合農耕,可也地方狹小·····”
李大亮說了許多,也是提醒太子,就算秦瑯擊敗了吐蕃,也沒必要再浪費過多精力到那邊去,“到時可以考慮冊封那位逃到松州的蘇毗王子復立蘇毗國,成為大唐藩屬,再想辦法讓吐蕃內訌分裂,然后合弱擊強,讓他們自相混戰,無力再東顧!”
承乾道,“豈不太便宜他們?就算吐蕃地廣人稀,土地荒涼貧瘠,可也不能就這么放過他們,敢如此狂妄侵犯大唐,就得負出應有的代價,最起碼,也得派兵進吐蕃掃蕩,大唐可以不要那窮地方,但上面的吐蕃蠻子,還有那些牛羊馬匹還是可以帶回來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