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讀越驚訝。
對面那位讓他如此受挫的年輕唐帥,對于用兵居然有如此高深的理解,難怪他們會敗,只能說敗的不冤枉。
但在聽完東贊的話后,松贊干布還是忍不住動怒。
“殺九大臣?九大臣乃我吐蕃國柱!”
“唐使現在緊咬這點不放,那大使韋挺透露之意,也是必須拿出一兩個九大臣的人頭才行的,要不然,和談就談不下去了。”
“我大蕃愿意拿五千兩黃金,來換一個九大臣不行嗎?”
“贊普,中原大唐不缺錢,他們一年的稅賦財收過億,若都換算成黃金,那就是上千萬兩,五千兩黃金對他們來說,并沒有多少吸引力的,他們一年的軍費開支,都是數千萬貫,折成黃金得有數百萬兩。”東贊有些無奈的勸道。
這兩月,他天天往唐人那邊跑,除了和談,也趁機收集各種唐國的消息,了解的越多,也越驚嘆唐蕃之間的差距之大。
僅一個劍南道,其實力都能遠超吐蕃了。
一個大唐的人口戶數,是他們近百倍。
人家的財政收入,人家的軍費開支,更是能嚇死人。而他們吐蕃到現在,都還沒有一個較完美的稅收制度,吐蕃現在還在考慮著征收牛腿稅,也就是向那些牧民們征稅時,每只牲畜收一條腿的稅,其實就是每頭牲畜收四分之一的稅。
以此為條件,將牧場和牲畜層層封授,由大倫及以下的各官征收。
牛腿稅的稅率很高,畢竟是四分之一,但這筆稅并不能全到吐蕃朝廷手里,因為要層層授封,那些官員、貴族們要層層扒皮,最后能到吐蕃朝廷手里的并不多。
而了解了人家唐國現在的兩稅法正稅制度,人家改租庸調為兩稅法,按畝征地稅,按戶等收戶稅,稅率都定的非常之低,地稅是畝納二升,再加義倉糧一升,加起來也不過畝納三升,這其實稅率都不到三十稅一。
而且貴族、官員也都要納稅,并沒有免課稅的特權了,因此雖然稅率很低,兩稅是三十稅一不到,工商稅賦也往往是二十稅一左右,可大唐朝廷每年的財收卻非常的驚人。
人家一年可以拿出數千萬貫來養兵供軍,可以有一支六七十萬的府兵,也能有幾十萬的常備邊軍。
五千兩黃金,對于吐蕃來說,也已經是一大筆錢了,畢竟吐蕃雖然連年擴張,可畢竟底子就在那,尤其是吐蕃以前,甚至現在都還是個奴隸制的社會,貴族擁有廣闊的牧場、封邑,擁有大量的田地、牲畜、奴隸,他們又享受各種特權。
如牛腿稅還在擬定中,可征收對象卻僅限庶民黔首和奴戶,也就是庸。貴族官員們是征不到的。
吐蕃這些年的財政,主要還是靠對外征戰掠奪,以及對外貿易。
五千兩黃金,對于吐蕃來說是一大筆錢,可對人家大唐來說,這才幾個錢。遠的不說,人家秦瑯這位皇帝寵臣,據說在封地修座城堡就花費百萬貫,人家產業遍天下,一年生息又何止百萬?
據說在東西兩都,如今巨富豪室無數,萬貫家產的都已經只能算是中富,百萬才能大富,而千萬的才能叫頂級巨富。至于一般的小富中產,那都得是千貫以上家產了。
百貫之家,中產都算不上。
百貫以下,只能算小農。
長安和洛陽城守城門的,都能穿著錦袍絲靴,一個禁軍小軍官年收入都能達到五十貫。
“一萬兩黃金!”
贊普咬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