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就是十年了,如今馬上就是貞觀十五年,大唐文治武功,都已經非常了得,這個時候皇帝正式回歸朝廷,同時封禪泰山,那是誰也反對不了的。
而明年皇帝封禪泰山,各部開始提前行動,在這些行動里,其實又在掩蓋準備東征高句麗的準備工作,反正明年李世民封禪泰山過后,是暫時不會回洛陽的,而是直接出兵遼東。
借著封禪準備,暗中調兵遣將,就是要出其不意,打高句麗一個措手不及。皇帝的計劃是這場戰爭分幾步來,第一步就是要出其不意,一來就先狠揍高句麗,是計劃要把遼河一線的幾座重點城市拔除的。
遼東城、扶余城、安市城等都早就在強拆名單上了。
等第一波攻勢,拿下這幾座要城后,唐軍進入下一步計劃,占據幾座堅城要害,掃蕩周邊,實際上就是要把高句麗這幾年傾國之力在打造的遼東千里長城防線給他拆了,拆七八個窟窿眼。
大唐反客為主,把這幾座城經營為前進據點,掃蕩下周邊,然后皇帝就先撤回洛陽過年了。
等春去夏來,到時唐軍再來發動第二波攻勢。
反正李世民吸引了當年楊廣征遼的教訓,沒打算逞強一波平,而是集結精銳,先用十萬左右的精銳,借封禪搞一波偷襲,偷取遼東等幾座要城,破掉他們的遼東千里長城防線再說,要在遼東立下腳跟來。
待過完寒冷的冬季,接著再干,到時水陸齊進,兩軍夾擊。
這樣呢,后勤補給壓力等等,都要小的多,如楊廣那樣一次調兵百萬征遼,那就是敗家子,根本不懂兵的人,遼東那破地方,根本支撐不起這么多大軍就地補給,全靠中原轉運補給,這后勤壓力就是最強盛時的大隋也是撐不住的。
對于李世民這種戰略大家來說,兵貴精不貴多,最重要的對整個戰局的把握調動,兵用好了,十萬人強過百萬軍。
反正他是計劃分成三五步走,沒打算說一兩年就滅高句麗,起碼也要三五年,甚至要做好打十年的準備。
當然,十年不是楊廣那種敗家打法,得是立足遼東的打法,除了第一二波攻擊外,后續就得是以戰養戰,就地補給,甚至還得有的賺才行,不能背太重包袱,否則一打十年的國戰,全靠中原補給,就是如今的大唐也撐不住的。
皇帝的這些戰略秦瑯如此清楚,也是因為皇帝拉了條專線到廣南,有殿前司的專騎往返,為秦瑯和皇帝這對筆友奔波,五天就能跑一趟,一月能跑六趟,君臣間對高句麗用兵方略那也是討論了無數次的。
“三郎真不回洛陽朝集?”
“嗯,洛陽下大鵝呢,哪有這下龍灣好,你看這陽光明媚,風和日雨的,好了,不跟你聊了,我沖浪去了。”
秦瑯一巴掌拍在魚玄機的屁股上,笑著拿起她送來的椰子往外走去,這沙灘,這海灣,這藍天,還有美人環繞,秦瑯可真是樂不思蜀。
雖然三年孝期已過,可他卻數次拒絕了朝廷的起復詔令,就呆在封地不肯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