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讓長樂十分滿意,可兩人已經三年多沒見過面了。
圣人即將回洛陽過年,年后要封禪泰山,圣人召秦瑯回京復相,要他與諸相一起負責封禪諸事,可秦瑯卻找各種理由推脫,就留在廣南不回。
公主都已經忍不住開始胡思亂想了。
而昨天姑姑丹陽長公主來宮里看她,卻是跟她有意無意的提起了當年圣人將她賜婚秦瑯一事翻出來說,最后說秦瑯拒婚,然后圣人再賜長樂于秦瑯,但秦瑯仍不愿,于是圣人跟秦瑯約定,十年為期。
十年后若秦瑯仍不愿意尚公主,則婚事可悔。
姑姑說秦瑯根本不想娶皇家公主,所以先拒她丹陽,再拒長樂,如今一直不肯還京,就是不想尚公主。
至于原因,姑姑說秦瑯要娶五姓女,又說坊間傳言秦瑯與林邑女王有私,并早有私生子,近年還又生了一個私生女,如今留在廣南不回,就是舍不得那林邑女王范琳,還說秦瑯現在還是林邑的攝政王,要留那當林邑王······
這些話讓長樂不免胡思亂起起來。
十年之約早過,難道三郎真不愿意嗎,可為什么他從來沒跟自己透露過,卻還又那么溫柔體貼,送各種禮物,寫那么多書信呢。
晉王李治來了。
明達跟兄長投訴秦瑯惹姐姐傷心了。
李治已經長的很高大了,雖然還有些單薄文弱,可完成加冠禮的他已經是個成人了。
待過完年,他就將前往自己的封地就藩,圣人雖然很不舍得這個自己放在身邊親自帶了幾年的嫡三子,但制度在那,總不能破壞。
晉王的世封地,李世民挑了再挑,選了再選,遲遲難以決定,最終思慮再三,給李治封地選在了河北薊州和檀州的北面,居于長城之外,于庫莫奚人之地的饒樂都督府內,在灤河畔設立了承德都督府。
授封晉王李治為世襲永鎮承德都督,并特意把原歸屬于薊州之內的長城外的漢之俊靡縣故地,也劃入了承德都督府給李治。
薊州長城以北,直抵灤河,南北百里,
西南抵盧龍塞(喜峰口)東西三百里。
此地雖然原是庫莫奚人占據之地,但自貞觀以來,北方邊境安穩,邊市大興,奚人內附,大唐于幽州邊境設立了許多邊市,而后朝廷授奚王饒樂都督,賜國姓李,設州置縣,羈縻統治,唐奚邊境上很安全。
許多奚人也開始筑城定居,甚至唐幽州邊軍的靜塞軍、盧龍軍等也都在長城外設立鎮戍堡壘、驛路烽堡,駐兵屯墾。
甚至因為邊市大興,也引來了許多唐人跑到奚地招人商屯,就地供給邊市商販和奚人,十余年來,如今皇帝劃給李治的這片地方,幾百里地已經是生理農桑事,聚民上萬家了。
雖然承德在長城以北,這里沒有河北的大平原,但丘陵山區,也有不少河谷小盆地,又緊鄰著幽州,還是十分不錯的,起碼比起遠在南中的西寧、南寧、東寧三個皇子受封的都督府,離京師更近。
不過皇帝讓李治受封于奚地,硬生生新置一個承德府,也并不全是體諒兒子,這也暗含著朝廷對奚人進一步控制之意。近年奚、契丹歸附大唐發展都很快,從原先諸部混亂的聯盟時代,如今已經漸統一在朝廷冊封的饒樂、松漠二都督府下,兩位受封的奚、契都督,也都借大唐中央權威,很快統一各部,樹立了自己奚、契之王的地位。
雖然奚、契現在都還很忠順,但朝廷肯定也得有制衡手段,不能僅領靠對方的忠心,之前讓邊軍出長城巡邏,鎮戍,如今進一步封藩皇子宗室過去,建立直屬朝廷的正州、都督府,進一步筑城屯兵,甚至移民屯田,也是對他們積極的干涉控制。
等年后李治正式就藩之國,前往承德都督府,到時也就將不再遙領并州大都督之職了。即將離開京師,離開父親的羽翼,年少的李治還是有些擔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