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走私到高句麗的大量所謂烏茲鋼錠,本身就是佛山所產,每一塊鋼出港前,都由廣州市舶司檢查登記過并記錄在檔的。
而運往高句麗的糧食,也同樣是每一船都有記錄。
這幾年對高句麗的走私,其實也只是明面上叫走私,私底下各家該交的稅一點沒少,只是相對利潤較高,大家確實也沒少賺。
“魏公可是有些舍不得?”許洛仁知道這走私一事,本就是秦瑯一手策劃出來的,所以這些年熱鬧的渤海航線上,有許多走私船其實就是秦家的,秦家在這里面占了很大一份。
據說如今高句麗走私三大港,安市、大行城和平壤,秦家的走私船數量和其走私貨物的量,都占據首位。
鐵、糧、鹽、糖、酒、茶、絲綢、瓷器這排名最前的八大貨物里,秦家手頭的資源可比別人都強。
“突然停了,是有些不舍呢。”秦瑯笑著答道。“不過養了這么多年,如今豬養肥了,也是時候該殺了吃肉了。”
“魏公為何不愿意掛帥東征?這可是難得的機會啊?”
秦瑯望著許洛仁。
許洛仁笑笑,“只是我個人一時好奇,沒別的意思。”
“不瞞許公,我這些年也為朝廷立了些微末功勞,所以如今有機會也就讓給其它人吧,總不能處處攬功吧,那就太貪心了,可是會別人罵的。”
許洛仁哈哈一笑,這個答復只能說是場面話。
朝中許多人早就迫不急待的想東征高句麗了,最重要的還是利益。
這些年,大唐對高句麗還是奉行的秦瑯制訂的一系列策略,表面上維持了與高句麗的正常往來,暗里通過海商走私,實際上是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經濟戰。
這種經濟戰對于高句麗人來說,還太先進了,他們根本沒能發現,或者說就算有個別人發現了,可上到國王再到大對盧泉蓋蘇方等貴族們,都在如今的這種貿易開放或是走私中大賺其利,哪個愿意停下來?
而且他們很多人也都堅信那些海商走私,只是為利益驅使,不可能是被唐人控制的,也不認為唐朝能控制的了這么大規模的走私。
如果大唐真要控制主導何必走私?直接放開貿易,官方交易豈不更好控制?
利益往往會蒙蔽人的雙眼,尤其利益太重的時候更是如此。
而大唐這邊,這幾年渤海走私紅紅火火,當初搶得先機進去的人,那是大賺特賺,可當初朝廷發許的許可證就這么多,其它人后來眼紅利益想加入也難了。
就算能取得許可證,但是市場也是有限的,從原料供應再到海上運輸,再到高句麗那邊的市場,都比較固定了。
他們想插一腳很難。
所以有人分不到羹喝,便想著干脆把桌子掀翻了,重新洗牌。
而朝中的武將集團,其實也一直想找機會立功呢,高句麗便是個不錯的對手。
于是乎,現在朝廷東征呼聲很高,武將們想著滅高句麗立功,許多勛戚豪門則想著滅掉高句麗后,瓜分到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