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這指揮重任我就交給你了。”老牛很不厚道。
秦瑯不肯,老牛則理由滿滿,說你起復,是檢校中書令,又是太尉,這里就你官職爵位最高,當然得由你來統領,你帶來的兵也最多嘛。
反正不管秦瑯說什么,老牛都耍無賴,當時他真想把老牛踢下海去。
被迫上了老牛父子的賊船,諸將也紛紛請秦瑯統領,他也只能無奈將就。
在港口簡單的舉行了一次軍議,商議作戰計劃。
老牛的意見是要配合程咬金那邊主力部隊的攻勢,所以要發起對建安的突襲,牽制高句麗人遼東防線南面的兵力,最后是能迅速的拿下建安,再圍安市。
“高句麗人沿遼河一線,這些年打造千里長城,舉國之力經營,不但在原有的一百多座大小山城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百多座大小山城,而且還在各山城之間,用城墻連接起來了,使的這條行里防線,確實是很堅固的。”
“他們有多少兵力?”秦瑯問。
“整條防線上有不下三十萬軍隊,其中依托遼東城等長城防線上的大城要塞,有二十萬。另外在后方的第二道防線上,還有約十萬人馬,這十萬人馬算是機動力量,隨時能夠增援前線,也能做為萬一前線有了缺口,第二道攔截。”
“就兩道防線?”
“當然不止,在鴨綠水,高句麗人還沿江修了一道大柵,連綿數百里,依江又筑了泊灼、大行等數座要塞、城堡,駐有約五萬人馬,這是平壤以北最后一道防線了。若是能突破這道防線,便能兵臨平壤城下。”
秦瑯道,“那如果水師從海上直接殺到平壤城下呢?”
“這當然也可以,不過平壤也很堅固,而且他們還在山上修了小長安城,更是險固,本身平壤城也還有約三萬人馬的,另外還要考慮高句麗與南面的百濟、倭國早達成同盟,若是我們直接從海上進攻平壤,不僅要攻堅,還得要面對著鴨綠水和百濟南北兩面趕來的援兵,這些援兵加起來,不下十萬之眾。”
牛進達并沒多少興趣直接去打平壤,隋朝時來護兒、周法尚等都幾次直接率水師渡海攻平壤,甚至還曾打進過平壤城,但最后都兵敗了,還敗的很慘,最主要還是因為水師孤軍無援。
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宇文述等率九軍三十萬人馬,千里奔襲平壤,當時距離水師已經不足兩百里,即將會師平壤,但最終九軍大敗,水陸兩軍也都被各個擊破,功敗垂成。
水師直攻平壤,最大的作用還是起到牽制敵人的作用,幻想直接用水師攻下平壤滅高句麗,太不現實,反正老牛就根本不這樣想。
老牛的計劃還是水師配合陸路主力,得益于當年秦瑯突襲奪下的卑沙城,水師現在有了這處遼南的大本營,根本不用費力強攻就有了一個據點,這些年在這里儲備了足夠多的糧草軍械,打造了許多戰船,更別說還能遼南的高句麗軍部署情況掌握的很清楚。
這些都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