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瑯建議,主力突襲建安城,但仍派出一支偏師往東去攻積利城和石城,這兩城皆在卑沙城以東,也離海岸不遠。
牛見虎主動請纓愿意率一支偏師進攻這兩城。
老牛對秦瑯的這個建議表示支持,因為現在卑沙聚集了十二萬人馬,確實很多,都帶去打建安,明顯有些兵力過剩,倒不如分兵去襲擾石城、積利城,若是能拿下最好,拿不下也要進行襲擾破壞,以調動牽制高句麗的兵馬,若是進展順利,還可以直接殺到鴨綠江口去。
“給你三萬人馬。”老牛對兒子倒是很大方。
這讓北海和東海兩水師的將領們很是無奈,尤其是北海水師的,渤海航線本來就是他們的防區,現在倒好,南來的南海水師的牛見虎倒是搶了這好差事。
艦隊起航離港,然后兵分兩路,各奔東西。
老牛站在甲板上看著兒子遠去,“天又涼了。”
這次大唐出兵高句麗選的時間很特別,不是在春季也不是在夏季,而是秋季,而遼東的冬天大家都知道有多寒冷,所以這一次攻勢,就是一個秋季攻勢,入冬前就會停止。
能不能一戰而捷,還是很考驗人的。
不過從皇帝到牛進達等,都是充滿信心的。
“主力那邊定的目標是入冬前拿下遼東城,起碼也要拿下蓋牟城,當然若是順利,最好是能把通定、懷遠、蓋牟、白巖、遼東、安市、建安諸城全都拿下,然后待到明年開春后,再繼續進攻。”
老牛很有信心,認為就算不能把整條遼東長城防線拿下,但是拿下其中幾城還是沒問題的,起碼蓋牟和遼東城肯定能拿下。
只要拿下這兩城,后面戰果如何就不重要了,有這樣的堅城完全可以在遼東過個冬,然后待到明年再戰。
老牛的目標是拿下建安和安市,這樣等老程那邊拿下蓋牟和遼東城后,大家就能會師了。卑沙城這邊的水師,還有充足的糧草,都能供應東征大軍。
等下諸城后,在海港結冰前,可以把大部份兵馬撤回登州或幽州休整,或是先遣散回家,待明年再重新集結。
這樣就能減少供給壓力。
畢竟在隋朝時楊廣幾次征遼,每次用兵都是只有半年不到,在冬季前只能撤兵,原因都是冬季無法補給糧草,遼東苦寒又難以堅守,只能撤退。
所以這次大唐要迅速拿下幾座大城,然后就不走了。
龐大的艦隊浩蕩的沿著海岸而行,距離卑沙島五百里,便是建安城。
秦瑯看地圖,此城其實就在后世的蓋州處,老牛這些年收集了許多高句麗山城的詳細情報。
建安城據說已修建有一二百多年的歷史,依山而建,大體是一個凸字形,周長約十二里,最早建于東晉之時。
這座建安城也是一座典型的山城,屬于是山城中包山谷型,沿著南北兩條山脊修砌石墻,把一座山谷包圍起來,利于山勢險要,形成一座要塞。
山谷里面還有一座七八丈高的小山,高句麗人又把這座小山圍起來,修成了一座山城中的山城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