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要求征遼期間,行軍、起居一概從簡,飲食只需充饑,不準備御用美食。但凡能涉水的河流,也絕不修橋。軍隊能通過的道路,也不做額外修整。沿途地方官吏等,更不需迎接等。
反正就是要行軍速度,同時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避免過多消耗百姓。
原本李世民準備先去幽州,這個時候聽說牛進達劫了秦瑯,拐了秦瑯帶來北上的八萬人馬浮海渡遼,立馬重新做了部署。
“牛進達本就有數萬之兵,如今又得東南八萬,更添秦瑯這尊殺神渡海,朕敢說牛進達肯定憋著壞,要出大招了。”
國舅長孫無忌也對此說法贊同,秦瑯之前一直不愿意掛帥東征,這次被老牛弄去了遼東,手里又有了超過十萬人馬,這肯定是要搞事情了,不管是不是秦瑯本意,但以秦瑯以往的戰績來看,他不出手則已,一出手絕對是要驚人的。
隨軍的尉遲恭認為,秦瑯渡海后,估計會立馬攻建安、安市城,以策應主力攻遼東城的戰略。
李道宗則認為,秦瑯用兵愛用奇用險,也有可能會直搗平壤。
“朕以為,秦瑯大可能會兵分兩路,大部突擊建安,再派一支偏師沿海岸往東打。”皇帝本身是個戰略大家,是用兵高手,他綜合目前局勢,準確的把握了秦瑯的心思。
“得加快行軍速度了,不去幽州了,讓程咬金加速行軍,朕率北衙六軍也隨后趕來。”
皇帝為了搶時間,甚至修改了行軍路線。
不走北路出關,而是沿海走傍海道,出臨渝,過遼澤,直驅遼東城。
“不能讓秦瑯搶了先,若是高句麗人一不注意,秦瑯說不定就連下建安、安市,甚至把遼東城都給打下來了。”
這話引的大家大笑。
雖說這種可能性很小,但秦瑯是誰,滅國數國的狠人,大唐最年輕的戰神,還真是有可能的。
當然,高句麗人經營遼東防線多年,屯駐大量兵馬,為了避免幾路人馬各自為戰,所以李世民的加速行軍也是很有道理的。
皇帝親統的北衙六軍,選的皆是精銳,每軍五千人。共騎兵一萬二,步兵一萬八,騎兵一人雙馬,步兵也全都有坐騎機動,更配有馱運帳篷武器等的騾驢隨軍,皇帝一聲令下,全軍加速行軍。
沿途所過,皆于野地宿營不入城池,也不接見地方官員耆老學生等,這般曉行夜宿,于十月底便出了渝關,進入遼西。
剛入遼西,便接到了從秦皇島港發來的捷報。
渝關,便是后世北戴河,大唐在渝水邊設渝關,以此關為界,西為河北平州,東為遼西營州。
始皇帝東巡碣石,派燕人盧生入海求仙,曾駐蹕于此,故名秦皇島。
貞觀大興工商,開海貿易,不僅東南沿海大興,北方諸港也同樣興起,秦皇島因位于渤海海岸,北依燕山,西有渝水,港闊水深,風平浪小,最關鍵的是一年四季不凍不淤,是北方一座天然港口。
故此,開埠通商后,這里也就越來越繁華熱鬧。
“秦瑯已經拿下了建安?還大敗安市之軍,如今都已經兵圍安市城了?”
皇帝聽到這消息真是震驚不已,他身上還穿著那件太子的褐色袍,一路餐風飲露,半點沒停歇的趕路,沒想到,才剛過渝關進遼西,就聽到如此大捷。
“趕緊細細道來,究竟是怎么回事!”
報捷的乃是牛進達派來的參軍,本是從安市城下渡海過來,在秦皇島港登陸,然后打算去幽州面見天子報捷。
不料天子已過臨渝,倒是省了許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