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拿下。
可李世民親自靠近遼東城偵察了半天后,也不由的緊皺眉頭。
雖然他們已經破掉了高句麗人的長城防線,但遼東城確實是高大堅固,遼東城與一般的遼東山城不同,這是一座建立在平原上的城池。
“此城本是漢之襄平城。”
遼東城名字起自于東晉,高句麗強大,后燕慕容氏衰弱,高句麗攻陷遼東郡,再攻后燕,占領了遼東地區,改后燕遼東郡治襄平城為遼東城,始得名。
李世民捋須。
“二百四十年了,朕記得清清楚楚,高句麗從后燕手中奪取此城,至今已二百四十年之久矣!”
長孫無忌也很是感嘆。
“春秋戰國之時,秦昭襄王二十三年,燕國大將秦開襲破東胡,東胡卻千里,燕置襄平縣,并為遼東郡。然后歷經秦漢魏晉,直至后燕,襄平城設立六百八十年矣!”
燕國大將從東胡手里奪下此地,設立襄平,中原歷經多個王朝控制六百八十年,然后被高句麗人奪走,直到如今,二百四十年了。
“此城收復后,當復舊名襄平,置遼州。”
馬上有官員奮筆疾書記錄下來。
“你們可有拿下此城辦法?”
皇帝回到營地后,立馬召開軍議。
遼東城堅,隋朝時就讓楊廣深深領教過的,如今幾十年過去,高句麗人對于遼東城越發是加固許多。
整個遼東城內外兩重,雖為平地城,卻一點不比中原的幽州、并州這樣的大城差。
關鍵是遼東城中兵馬眾多,而且明顯糧草儲備充足。
剛剛又放了三萬多援兵入城。
如今城中有超過十萬守軍。
而李世民手中的天子六軍僅三萬,北面程咬金手里加上胡族兵也不過六七萬,還要分兵留守剛打下的諸城,因此能帶到遼東城下的,也就三萬左右。
六萬圍十萬。
不容樂觀。
“請圣人下旨,召秦瑯、牛進達、程名振、張儉領軍前來會師,先拿下遼東城再說。”長孫無忌提議。
這邊兵力不足,那邊秦瑯手中倒是兵強馬壯。
打下建安不費一兵一卒,殲滅安市四萬援兵,也只傷亡不過兩千余,秦瑯手中手里差不多還有十二萬人馬。還沒算上往東去的那支兩萬余人的偏師,這個兵力已經完全比他們這支主力強了。
安市距離遼東城也不過百余里。
兵馬合則強,分則弱。
李世民對這個提議也持贊成態度。
安市城和周邊也還有六七萬人馬,秦瑯圍攻安市也是有些吃力的,若是兩軍合攻遼東城,則可聚起十七八萬人馬來,對遼東城的十萬守軍,還能占據數量上的優勢。
遼東城背山面河,土壤肥沃,適于農耕。高句麗人經營二百余年,把這座遼東城打造成了一座石筑的要塞。
不僅城墻為堅石壘砌,而且還在城墻四周挖了條又寬又深的塹壕。
對付這樣重兵把守的堅城,一般情況下,沒有三倍兵力不圍上三五個月甚至半年,是很難拿下來的。
李世民也是有心里準備的。
“當年圍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