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認為該如何處置降人?”
李世民再問。
秦瑯放下酒杯。
“臣以為,若要一勞永逸的解決掉高句麗這個隱患,肯定是得滅其國的,對于高句麗人,最好的辦法還是盡移其民。對于其上層的貴族官員豪強富戶,可給予一些寬免,赦免其罪,然后盡遷入中原大州。”
“對于其它的俘虜士兵,臣以為這些人可以直接運往中原,發賣為奴也。”
“剩下投降的百姓,也應當將大部份遷往中原地區。”
秦瑯的意見還是得移民換種,否則高句麗人在遼東經營數百年了,將來還是容易反復的。
特別是那些上層的貴族頭人們,不能讓他們繼續留下,他們相對于普通底層百姓,肯定更容易造反叛亂,所以直接強遷到中原去。
李世民皺了皺眉頭,覺得這個工程太大。
而且如此一來,遼東可能就會成為一片死地,大唐若是把高句麗人都遷走,再從中原遷來漢人移民,這一進一出,并不容易。
可能沒個二三十年,遼東都難恢復元氣,對李世民來說,這樣做顯得過于殘酷,難免影響自己天可汗的形像。
但秦瑯也提醒李世民,遼東畢竟是自立數百年之久,與中原沒有半分歸屬感,就算一時滅國征服,可這些人不會真的就做順民的,與其將來頻頻派兵平亂,或是重兵鎮守,倒不如一勞永逸的把高句麗肢解滅亡。
至于說以后遼東恢復需要很多時間,這也只不過是個過程,以中原大唐如此強大的人口基數,遼東雖苦寒,但畢竟有肥沃的大平原,頒下移民令,給愿意來的移民多分田地,鼓勵豪強富戶們過來墾荒商囤等,還怕這里不能恢復嗎?
尉遲敬德表示贊成。
這位老黑這十年一直沉寂著,這次雖被點名隨征,擔任天子六軍的馬軍總管,可實際上也只是皇帝的貼身保鏢,沒有領兵的機會,而他之前也是明確反對皇帝征遼的。
不過既然都來了,老黑還是認為應當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的。
“這么多人口難道都要移往中原,到時多少人會死在半路?”鄭元璹反對。
“鄭公多慮了,其實移民也不是那么麻煩的,這事情我們可以委托給商人,對于要發賣的奴隸,直接招商人過來營地拍賣運走,而其它的高句麗人,也可以交由商人們一起運回中原,朝廷付錢就行。”
大唐如今商業貿易發達,海商眾多,渤海航線上本來就熱鬧,一道詔令,就能招來無數的商人。
用船運往登州、天津、秦皇島等諸港,比起陸路千里遷移肯定要方便快捷,現在天氣還好,所以不會說到時大量凍死路上的情況發生。
李世民沉吟良久。
最后讓秦瑯擬一個詳細的條陳上奏,他再仔細考慮。
考慮了三天,李世民最后同意了秦瑯的建議,對于高句麗俘虜全都發賣為奴,降人則遷往中原為民,那些貴族頭人們算是享受了點特別待遇,允許他們保留一半浮財,隨著帶往中原。
至于遼東的土地、牲畜、房屋、商鋪等這些,全都沒收充公。
皇帝把攻下各城中的浮財的一半拿出來犒賞將士們,剩下一半充做軍用,將士們無不歡呼。
這下可發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