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道,“朕正是不忍大唐的將士們白白犧牲也,如今白巖城既然愿降,便可忍傷亡許多將士也。”
尉遲恭也勸道,“可圣人先前已經答應將白巖城中人口錢財盡皆分賞將士,如今受降,將士們不得其賞,只怕心有不滿。”
李世民沉吟。
總不能受降后,還言而無信,又把白巖城中軍民都賞給將士當奴隸,瓜分城中財物吧?
皇帝望向秦瑯。
“臣倒有個建議,若是孫代音果真愿降,確實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傷亡,但對將士們的承諾懸賞,也當有信。待敵出城投降后,圣人可自國庫中拔一筆相當的錢,來發給將士們,如此兩全齊美也。”
長孫無忌反對,認為不能過于驕縱這些士兵,哪有朝廷從國庫里掏錢來補這個窟窿的道理。
李世民擺擺手。
“便以朕的內庫之帑賞之,贖此一城!”
不過長孫無忌仍然表示反對,“白巖城就算歸附投降,可按遼東城計議,也不當如此優待,況且還傷我大將軍乎?城開之后,孫代音當斬,守城之兵仍當發賣為奴,唯城中百姓,可免追究!”
君臣爭議不下。
最后李世民決定,授孫代音五品游擊將軍階,白巖城中軍民因主動投降,免于為奴,皆遷往中原安置。
“若孫代音能降,便將此面唐旗立于城樓,打開城門歸順。若是抗拒不降,則破城之后,執械者盡為奴!”
使者帶著天子賜下唐旗回到城中。
孫代音等一眾城中守將聽完使者的話,個個皺眉。
都同意投降歸順了,還落如此下場?
遷置中原,就算最好的待遇了?
這可跟他們想象的不一樣啊。
“不能降,等我們開城了,那些唐人肯定會反悔食言,到時刀架脖子上,咱們可就再無余地了!”
“可是以我們這點兵力,如何守的住?遼東城十萬守軍,都被一戰而下。”孫代音猶豫。
“莫離支已去調援兵了,應當快到了。”
另一人則道,“今日的霜很大,天氣越來越冷了!”
“是啊,馬上就當下大雪了。”
“唐人呆不了多久了。”
孫代音猶豫許久,最終還是同意了眾人的意見,他將唐旗撕碎,讓人扔下城去,表示要堅守到底。
李世民聽聞大怒,催人把拋車床弩等盡快運來攻城。
······
契苾何力率八百輕騎沿太子河上溯往東而行,掃蕩警戒。
“報!”
“東邊發現一支遼軍,約萬余,似是從東邊過來增援的。”
契苾何力一聽,大為振奮,帶兵出來一個高句麗兵都沒遇到,正無聊呢。
這位鐵勒族大將,原本也是塞外胡人,他祖父曾與夷男祖父一起領兵反突厥,并稱可汗。
契苾何力九歲的時候,他父親莫賀咄特勤契苾葛去世,于是他繼位可汗之位,后降號為大俟利發。
貞觀初,與母親率六千帳前往河西歸附大唐,契苾何力被任命為左領軍將軍。自此以后,契苾何力一直為大唐效力征戰,隨秦瑯戰過吐谷渾,隨程咬金征過高昌,可謂也是戰功赫赫,忠心有加。
因此被天子賜婚臨洮縣主,在大唐進軍西域時,更是率領契苾部為前鋒,招附諸多鐵勒部眾歸唐,因此被封為西域小可汗,進封郡王爵位。
“隨我破敵!”
副將薛萬備提醒,“敵軍一萬,我只巡騎八百,兵力懸殊,不若回去稟報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