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原本應當是全軍主帥的莫離支淵蓋蘇文,再次發揮了他逃跑的本事,在看到山下唐皇李世民旗幟,和后面殺出來的秦瑯大軍時,他便第一時間跟手下親兵換了衣甲,然后在戰場上逆行逃命,先是逃上山,然后翻山越嶺而走。
山下唐軍陣前。
高延壽、高惠真率領大小軍將自縛下山請降,跪于陣前。
陣中。
秦瑯正拉著一員小將贊賞不已,此人卻正是今日電閃雷鳴之時,白馬銀袍的持戟勇將。
“屬下薛禮。”
年輕人面對太尉的關切,很是激動。
一番詢問,秦瑯得知,此人居然連個品階都沒有,他只是隸屬于張士貴麾下的一員士兵,編屬在皇帝親軍六師之中,因長的高大,于是充當了儀仗兵,這也是他拿了一把畫戟的原因所在。
皇帝儀仗兵中,有持戟的有持金吾三足烏的,當然也還有持金瓜銀錘等的,反正都是一些依仗兵器,不是制式兵器。一般情況下,這些儀仗兵也不會上陣的。
今天算是比較特別。
“你可是河東薛氏出身?”秦瑯問。
“回秦相,屬下正是出身河東薛氏。”
河東薛氏也是當世望族,薛禮名禮字仁貴,生于隋大業九年,因此今年也已經二十七歲了,望族薛氏子孫從軍,二十七歲卻還是個小兵,這明顯有些內情的。
細問之下得知,薛仁貴家是河東薛氏的南祖房,是南北朝時劉宋北魏名將薛安都的后代,其曾祖薛榮、祖父薛衍、父親薛軌等都相繼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
薛安都秦瑯知道,北魏時封河東王的名將。
薛家也算是顯宦之家,薛仁軌的父親在隋朝時還任襄城郡丞,只不過很早病逝,而之后隋季動亂不安,自小沒了父親的薛仁貴也沒了依靠,家道中落。
因此,薛仁貴少時家境貧寒,地位卑微,種田為業,早就淪為了農夫。在年前,薛仁貴準備遷葬先輩的墳墓,其妻子柳氏勸說他你自幼習武,擅騎射,常嘆懷才不遇不能發揮,如今皇帝要招募驍勇,大家都說天子是要討伐遼東,你何不抓住機會應募,求取功名呢,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再遷葬也不算遲啊!”
薛仁貴一身騎射本事,但因為家貧,沒有資格點選府兵,難以施展抱負,如今聽妻子勸說,于是便前往應募禁軍。
他的騎射本領得到招募軍官的贊賞,于是得以步入軍旅。
隨皇帝入遼以來,薛仁貴一直充當著儀仗戟兵,并沒有機會立功。這次見終于有機會參戰,于是早就悄悄做了準備。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之人,在戰斗時拼盡全力表現的薛禮,確實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
連秦瑯都被驚到,所以特意尋來問話。
薛禮身為皇帝的儀仗戟兵,穿白袍銀甲倒不是特意為之,而是皇帝的儀仗兵本就是五色服,儀仗兵分服五色,連馬也是分五色,薛禮正好是白隊的,故此他的戎衣、坐騎全是白色的。
儀仗兵都是長相高大魁梧,甚至面相俊朗的,但誰能料到薛禮扛著支儀仗用的方天畫戟,居然也能表現如此出眾。
他殺下山,不僅救下了自己的郎將劉君邛,更是斬殺了十余敵,將他們的首級都掛在自己的戰馬上,回來時,那場面別提多震驚了。
秦瑯拍著薛禮贊嘆不已時,皇帝也在眾臣擁戴下過來。
“薛禮!”
皇帝遠遠喚道,今日薛禮的表現自然也是引起了皇帝的注意,皇帝并不知道這個儀仗小兵的名字,還特意詢問了禁軍大將張士貴。張士貴也不知道,于是又去問下屬,剛被薛禮救了一命的中郎將劉君邛,自然是給薛仁貴說了許多的好話。
“免禮。”
見激動到連話不知道說,只知道納頭便拜的薛禮,李世民笑著讓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