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就是要震懾一下那些靺鞨人,警醒他們一下。
高延壽等人跪求放還他們,還口口聲聲說以后必尊奉大唐,忠心不二,可李世民早就與大臣們議定,對這些高句麗人,尤其是這些貴族頭人哪還會放心留下來?
留下來將來再對抗大唐?
統統遷到中原安置,至于是去屯田還是放牧,還是邊疆殖民,這些回頭再說,反正不會讓他們留在遼東。
就算會花費許多額外的精力財力等,可這也是值得的,能一勞永逸,畢竟高句麗在遼東立國七百年,他們滅掉后燕奪取遼東也二百多年了。
當年這里就算有許多漢遺民,如今也早都只剩下了高句麗的意識。
高延壽表示,愿意戴罪立功,領部下去打安市城,可李世民拒絕了。
讓這些人去打安市城,估計也只是耗費糧草器械,他們不會真的怎么拼命的。
如今寒冬降臨,大唐沒有太多時間跟安市城耗,擊敗了這支援軍后,必須回頭迅速拿下安市了,否則,便只能暫時放棄進攻,等待明年。
大戰過后,全軍清掃戰場,又派出兩萬輕騎去追擊潰敗殘敵。
當晚,大軍就在六山下駐營,長孫無忌派人從大營送來了酒肉犒賞三軍,李世民的御帳安在山上,高興之下,直接改山名為駐蹕山。
“接下來,安市城應當一戰可下了。”李世民舉著酒杯得意的道。
這仗打的確實讓人身心舒暢。
十五萬援軍啊,這是高句麗在遼東最后一支有生力量了,此戰被殲后,整個遼東,直到鴨綠江岸,都已經沒有什么像樣的兵力了。
若不是天氣嚴寒,唐軍都能傳檄而定,一鼓而下了。
區區安市城一座孤城,又還能頑抗多久呢?
暗夜里,山下篝火點點,唐軍將士們徹底不眠。
北風的寒冷吹不散心頭的火熱。
一夜喧囂,天亮時,唐軍繼續打掃戰場。
皇帝下令,將昨日戰死的高句麗軍的尸體在楊柳河畔駐蹕山下,筑一座大京觀,并題石刻碑銘記。
對那專門坑殺的三千靺鞨騎兵,也另立一座京觀。
皇帝派高延壽高惠真兩位褥薩到安市城下勸降,并帶去淵蓋蘇文的那五把寶刀和帥旗展示。
不過出乎皇帝意料的是,安市城主梁萬春并沒有理會二人勸降。
甚至安市城在一陣沉默之后,也沒有表現的多么的驚懼崩潰,仍然堅守城池不降。
秦瑯倒不意外,畢竟歷史上李世民當初圍安市城兩月,最終都沒能拿下此城,十分可惜,梁萬春的抵抗意志還是很強的。
不過秦瑯不認識這次他還能扛的住,畢竟局面完全不同了,唐軍現在糧草充足,器械完備,而且已經把整個遼東的有生力量都掃滅了,安市徹底成了孤城,天氣雖冷,但唐軍現在還能再堅持,況且,大唐手里還有終極必殺技都還沒掏出來呢。
安市城再頑強,也扛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