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
皇帝聲音沙啞的讓太子進殿,內侍躬著身引皇太子入殿,既恭敬又帶著絲小心討好,承乾一只腳跨過門檻,一邊微微扭頭對那內侍點了下頭,然后另一腳也跟著跨入殿中。
“父皇,太保在襄陽發來急報,五弟死于逆賊之手。”
“他是咎由自取。”皇帝聲音冷漠,“李祐公然造反,還敢僭越稱帝,被手下逆賊所殺,死不足惜。”
“五弟一時糊涂。”
“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李祐二十歲了,不是三歲小孩子。陰弘智是他舅舅沒錯,但難道他就應當聽他的話反朕?”
“五弟只是被蠱惑了。”
李世民卻只是搖頭,若說當年廬江王李瑗在幽州謀反,是被王君廓蠱惑欺騙,那還差不多,可李祐這事根本沒有半點可說的余地。
皇帝在接到奏報后,已經下旨,讓劉德威收斂庶人李祐尸首送回長安,但不許葬入李室祖墳,也不以親王之禮下葬,僅以庶人身份下葬。
李祐無子,因此國除,改封曹王李明封藩東寧都督府,世襲永鎮。
對于陰德妃,之前已被貶為庶人,但因為兒子謀逆稱帝,李世民已經派人賜下三尺白綾。
陰氏家族和燕氏家族,男子皆充軍遼東為長流人,女子皆沒入掖庭。
另外參與謀逆的骨干死黨,雖死亦要傳首九邊,直系家人皆沒為奴。
而對于帶頭平亂的東寧兵曹參軍杜行敏,皇帝兌現諾言,特授其為巴州刺史,封南陽郡公爵,賜實封三百戶。
一起抓住李祐的人,也皆有賞賜。
其余人等,即往不咎。
同時皇帝下旨,以鎮南大都督兼黔中道宣撫使,處置善后事宜,以張士貴為東寧都督府長史。
這件事情就算到此結束。
皇帝表面很冷漠,可其實心也在滴血。
當年他們一母同胞的三兄弟手足相殘,他多年來一直心中不安,只是不斷的告訴自己,當初自己別無選擇。但他絕不希望自己當年的事情,兒子們再重現。
他把李泰李恪趕出洛陽,絕了他們奪儲的野心。
可誰能想到,李祐居然敢造他的反。
雖然旋起旋滅,但這事對他的沖擊非常巨大,甚至在朝野間的影響也非常惡劣。
“朕已經與諸相公們議定,皇子、宗室世封制度稍做調整,親王帳內府執仗親事、執乘親事各十六人,親事一百八,帳內府帳內三百六十人。且,親事、仗內皆由朝廷選授,并由朝廷派典軍、副典軍以統領,他們皆受都督府長史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