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江的運輸比赤水河更加熱鬧,水陸相接,車水馬龍,無數的糧食、鹽茶布匹等川流不息。
“田參軍,這里以前可有這般熱鬧?”秦瑯笑問。
田陽明搖頭。
“你看這些,看到了什么?”
“屬下看到了大唐之強盛!”田陽明說道。
做為如今黔中第一大豪強田氏的嫡系子弟,田陽明與謝趙羅等各家不同,雖然大家都是漢人,但謝趙幾家從漢代時就進入黔中,歷經千百年,早已經蠻化。可田氏卻大不同。
隋朝時期,田陽明的祖父田宗顯,原籍貫隴右河州,居于藍田縣,后得宰相蘇威舉薦,出任黔州刺史,而田姓起源于春秋,陳國內亂,陳厲公之子陳完奔齊為大夫,改姓為田,是為田氏之祖。
故田陽明見秦瑯時,曾自稱是媯姓陳國之后。
田氏入齊,后奪了姜姓齊康公之國,列為諸侯,史稱田氏代齊,后來田氏被秦始皇所滅,田氏族人分遷各地,部份流入清江與蠻人混合,成為巴東鄂西大姓。
經漢魏南北朝后,田氏與蠻夷雜居通婚。
在西南有許多田氏蠻酋,其實都自稱是當年齊國田氏之后,思州田氏便也是稱是當年入關的京兆杜陵田氏之后,后來東漢初公孫述割據巴蜀建白帝城自立天子,派部將田戎拒光武帝兵于荊門,后來田戎退入黔中。
后來的涪陵蠻、酉陽蠻、澧中蠻田氏等,都是一脈相傳。
到隋朝時,當時占據烏江以北的田氏,是涪陵蠻田氏,后來隋朝征討南中云貴高原,擊敗了涪陵蠻后,特意選了同是田氏出身的田宗顯任黔州刺史,也是大有深意的。
而田宗顯也正是憑借著他田氏同族的身份,來到黔中地區后,迅速的拉攏了涪陵蠻田氏,并把其它幾支田氏蠻也拉攏起來,還主動與他們歸宗聯親。
隋末天下大亂,田宗顯自稱總管,據十五州之地。
武德四年,田宗顯上表歸附大唐,當年,高祖封田宗顯為黔州總管,隨后詔其子田惟康為刺史,命其領兵攻蕭銑之譚州,以協從李孝恭李靖征蕭銑,田惟康領軍連破蕭銑五州。
后渝州人張大智反,刺史薛敬仁棄城走,張大智侵涪州,田惟康領兵征討,大智以眾降,收復涪、渝二州。
貞觀七年,田宗顯病逝,朝廷厚贈。
以田惟康任黔州都督。
秦瑯先前入黔宣撫,調田惟康為思州刺史。
所以說田宗顯田惟康父子從隋開皇二年到如今貞觀十六年,歷經兩朝四帝,在黔州鎮守了六十年了。
六十年的時間不算長,可也讓他們穩固了自己的勢力。
本來是外來者的田家父子,卻借著與原本這里的土豪涪陵蠻首領同出一族之故,也成為了諸田氏蠻的新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