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海商那邊,金子值錢,金銀一比十以上,所以可以拿金子去換銀子,而在海東諸國,銀子較值錢,金銀才一比五六,所以可以拿換來的銀子再去采購原料,比如購買銅。
“如果我們原料充足,一年能鑄多少錢幣?”
“銅錢的話,一月大約能鑄一萬貫左右。”
朝廷錢監一座鑄錢爐一年大約能鑄造出三千貫錢,一年也才三萬,而秦家的鑄幣廠一月居然就能鑄銅錢一萬,這可是相當于四十座鑄錢爐了,產量確實驚人。
一年十二萬貫,三成利,也就是三萬六千貫錢。
這應當是筆極不錯的買賣,可秦瑯卻也只是點了點頭,對于秦島上現在一年能挖出一萬多兩黃金的產量來說,三萬六千貫,不算太驚人。
把島上開采的黃金全拿來鑄成金幣,百分之五的鑄幣利潤,一百萬兩的話有五萬兩,大約是五十萬貫左右。
“其實如果我們把鑄銅錢的銅料,拿來直接制造銅器的話,獲得極大。銷熔十錢,得精銅一兩,造作器物,獲利五倍!”
秦瑯笑了笑,“銷錢制器,可是干犯國法的重罪啊。”
秦祿訕訕一笑,“私鑄錢幣,現在也是重罪。”
“可你想過一個問題沒有,現在中原銅器限制嚴格,連銅鏡制作銷售都諸多限制了,我們就算制作銅器,可也沒有地方可賣。”
“賣到海東或者南洋去。”
“市場有限,不如銅錢受歡迎。”
唐錢在海東和南海諸國十分受歡迎,在各國的購買力,甚至超過在大唐本土。如果秦瑯鑄銅器,不能在中原銷售,只在海外各國銷售的話,如果銷量達不到,那利潤也就受限。但鑄造成銅錢,雖說沒銅器那么大利潤,可問題是,銅錢不僅可運到中原使用,甚至在海東、南海各地也是暢通無阻的,有多少都不用擔心,且呂宋自己也需要銅錢,所以綜合考慮,秦瑯認為,可以考慮少量制造一些銅器外銷,更多的還是以鑄造銅錢為主。
離開的時候,秦瑯的船上裝了大量舊金山私鑄的金銀幣和銅錢,揚帆返航太平。
同行的還有幾條船,船上載著一些返程的淘金客,有些是幸運發財了的,如今要回去享福了,有更多的是被秦島的落戶移民條件吸引,是要趕回去接家人過來定居落戶好早點分田授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