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堅持做教育扶持的另一大好處,還在于武安府的識字率上來后,也為秦家的商業集團輸血了大量的新鮮學徒、伙計們。
“我給你出個主意,你封號太平公主,不如就起個名叫太平教育義社,我先捐助你們社十萬貫錢,先捧個場。”
公主越聽越興奮,她以前在長安的時候,也跟著文德皇后等沒少救濟孤寡,幫扶貧困,但一般也就是掏錢,而現在丈夫秦瑯跟她說起的卻是全新的一種方式。
這讓她感覺很興奮,覺得似乎找到了熱情,這幾個月丈夫不在家,她呆在魏公堡,其實覺得很空虛。
現在終于找到了一件正事可干了。
“那我也出十萬貫錢。”
秦瑯笑笑,“我再給你幾個建議吧,先招募一支專業的管理團隊起來,記得順便也招一些熱心的志愿者加入,最重要的一點,所有的帳目一定得清晰準確,得要定期公布募集的資金賬目,盡量做到每一筆募集來的錢,來龍去脈都有賬可查,還得都用到了實處。”
“你的管理得過硬,但該給的待遇福利得有,另外,你最好是與你的募捐者們再組建一個監事會,派人定期審核賬目,檢查學校的狀況等等,既然要做,就得做好,要做出聲響來,要落到實處,要讓真正需要的人,真正的享受到你們的幫扶捐助。”
“我建議以建小學校和識字班為主,普及教育,再少量建一些高級些的書院,將那些小學校里拔尖的好苗子再幫扶助學,讓他們能夠有機會走的更遠,助他們將來能夠參加科舉或是入國子監、州學等。”
公主聽的興奮萬分,睡也睡不著了,直接拉著秦瑯坐起來,并叫來侍婢。
四個婢女一起進來,本來還以為終于有機會給魏公通房侍寢了,結果公主卻是叫她們去拿紙筆來,鋪紙研墨,要把秦瑯說的這些,都一條條的記錄下來,以免到明到就給全忘記了。
對于公主的熱情,秦瑯也很支持。
以公主之尊,呆在這嶺南,確實也無所事事,找點事情做,很不錯,況且還是這么正能量的事業。
雖然大唐這些年來,大力增加教育投入,長安和洛陽都有國子監,不僅收高官貴族以及藩屬附庸之國的首領貴族子弟以及各國留學生等,兩所國子監人數都突破了萬人大關。
且大唐各州縣,基本上都實現了官學覆蓋,就算是再偏僻的縣,也起碼有了一所縣學,官府也十分鼓勵民間辦學。
但總的來說,這年頭教育依然不是能夠全面普及的。
就算是官辦最低的縣學,那也是有很高的門檻的,而家學、私塾這些,學費不便宜。
秦家早年是從技工學校入手,走的另一條教育幫扶模式,先由秦家的工坊招募學徒,然后送到秦家的技工學校,定向委培,學成后再回到原來委培的商鋪作坊等,秦家負責他們的學費等一應開銷,而他們經過培訓后回去為秦家效力,雙贏局面。
只是這種教育,被士大夫們瞧不上,認為培養的都不能算讀書人,更不能稱為士人,只是一群識字的工匠。
不過秦瑯還是比較堅持這條路子,畢竟秦家辦學也是掏的真金白銀,這種模式是能走的更長遠的一種模式。
后來秦家又開始拿出一些錢來,以那些產業的名義辦一些免費小學堂和識字班,既辦了善事又得了口碑,還能為秦家培養出一些新鮮苗子。
曾經有官員來找秦家,想讓他們把這些錢直接交給官府,由他們來規劃這些錢,用來加強州縣官學,或者提議跟秦家合伙建立書院,那種正規的書院,學經史子集,將來培養科舉士子。
但秦瑯拒絕了。
秦瑯并無意去辦那種書院,他寧愿多辦幾所白鹿技院,因為那種書院窮人子弟是上不起的,只學詩詞歌賦經史子集這些高大上的東西,可能通過科舉的畢竟少之又少,因此對窮人子弟來說,能普及點基礎教育睜個眼就不錯了,若是能再學點將來能養家糊口的一技之長,無疑才更實惠。
朝廷的官學不少,地方上也有許多士族鄉賢等辦學,秦瑯不想跟他們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