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灼在長城下強攻不下,傷亡慘重,待發現唐軍四面來攻時,只得慌忙撤退,只是為時已晚,拔灼在陰山下被追上來的唐軍大敗,損失部眾萬余,牲畜無數。
拔灼越過大漠,卻被回紇伏擊,回紇殺死了拔灼,并將大部份隨軍的薛延陀貴族殺死,然后迅速襲擊薛延陀部落,奪取了大量薛延陀的領地和牲畜人口。
薛延陀僅剩下五六萬人馬逃回部落,但此時各部有的見大勢已去,想要投降大唐,有的想要繼續反唐,相互之間攻伐不止,還有為了可汗之位而互相攻打的。
而這個時候,朝廷并不打算放過薛延陀。
不僅召回紇、契丹等進攻漠北薛延陀,同時令李道宗、程咬金、李思力等各路兵馬繼續北上,深入漠北。
混亂的薛延陀雖曾經號稱控弦之士數十萬,稱雄漠北,但這次卻在唐騎的多路圍攻之下,潰不成軍。
薛延陀許多部落紛紛歸降,僅剩下七萬多人向北撤退,立夷男侄子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
然而咄摩支立,漠北鐵勒諸部皆不服。
程咬金僅率二百騎兵到達鐵勒九姓部,招九姓健壯,屯于郁都軍山。
薛延陀酋長梯真達官率眾歸降,咄摩支南奔荒谷,程咬金遣蕭嗣業、薛仁貴前往招慰,咄摩支窮困歸順,其余部份,仍有首鼠兩端猶豫不決者,程咬金大怒,召諸胡部落兵馬出擊,斬首五千余級,俘虜三萬余口。
程咬金押咄摩支回京師,薛延陀遂滅,朝廷在漠北設置十三州,移鎮北都督府于漠北,升為鎮北大都督府,以皇孫陳王李厥遙領鎮北大都督,統轄管理這些邊州。回紇、契苾諸部皆隸其下。
皇帝詔封咄摩支為右武衛大將軍,留駐京師,侍從左右。
強大的薛延陀就此滅國,是興也匆匆,亡也匆匆。曾經內附大唐,主動協從大唐攻打東突厥,戰后趁著草原真空,迅速搶占東突厥的地盤,實力強大后便得意猖狂,不再尊附大唐,反想做草原霸主。
不料朝廷僅簡單的一計,就讓薛延陀的草原霸主夢碎。大唐扶持九姓鐵勒中的回紇聯盟,與薛延陀汗國抗衡,使的薛延陀始終無法統一鐵勒諸部,更別說號令東面的契丹、奚等曾經突厥的附屬。
他們錯過了很多年的時間,一直在漠北轉圈圈,中間還被大唐戲耍了好幾回,比如讓他們出兵西域,再比如答應和親下嫁公主,最后都是一場空。
薛延陀終究沒能成為突厥,更敵不過中原,夷男一死,整個薛延陀也就分崩離兮,甚至都沒能經的起一敗。
想比起當年突厥與中原反復糾纏的那股狠勁和韌性,無疑都差的太遠。尤其是夷男之后,更是后繼無人,其中拔灼在大敵當前,不思如何團結部眾,反而先殺兄弟,再殺反對的酋長們,這也是他后來敗的這么快的原因。
不過薛延陀汗國滅亡后,朝廷并沒有再扶持一個回紇汗國。而是直接在漠北設立了十三個州,建鎮北大都督府。
雖然漠北十三州都屬于羈縻州,但朝廷卻進一步劃定回紇等諸部的界線,加以限制,要使漠北劃地為界,各不相統,互不侵犯,不讓漠北再有統一強大的機會。
而回紇對此沒有反對,也說明回紇沒有那個實力,草原經過這些年的內斗和大唐的打擊,早就不再是曾經那個能時刻壓迫中原的時代了,如今雖然回紇最強,但回紇也僅是草原諸部中的一部而已,他們根本沒有實力敢生那個獨霸漠北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