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唐西域和漠北皆大勝,自然是當趁勢而進,進一步加強對兩地的控制。”
“那先說漠北。”
漠北薛延陀已滅,其中回紇的吐迷度功勞不小,但他也趁唐軍攻薛延陀之機,搶占了許多薛延陀的草場和牲畜、人口等。甚至從漠北傳回的消息顯示,雖然朝廷在戰后馬上于漠北設立鎮北大都督府,并把漠北鐵勒諸部等劃為十三個都督州,各授其酋長為都督刺史等。
吐迷度也表面接受了朝廷的都督冊封,還向漠北的唐軍送牛馬駱駝等,但他對內卻在效仿突厥舊制,自稱可汗,設立官職等,很明顯,吐迷度想要效仿當年唐滅東突厥后,薛延陀趁勢稱雄漠北的舊例,也想當漠北的大汗。
“回紇藥羅葛吐迷度之心,路人皆之,朝廷絕不能允許。”長孫無忌很強勢。
承乾緩緩道,“孤先前去信南疆,詢問太保秦瑯漠北安置之法,秦太保倒是給了一些建議,孤便說來也諸相公聽聽。”
秦瑯恭喜大唐平滅薛延陀,然后也指出回紇吐迷度必然會有稱雄漠北的野心,如果朝廷處置不好,那么前腳剛滅薛延陀汗國,后腳便可能又立一個回紇汗國,這不符合大唐的利益。
必須得限制回紇的野心,但也要避免直接戰爭,漠北畢竟太過遙遠,不比漠南與中原北地相接,又無法耕種不利長期屯守,故此對漠北得有適合的政策。
“魏公提議,在漠北傳統的中心,把郁都軍山一帶,圈劃出來,單獨做為朝廷的直屬領地,為鎮北大都督府的駐地,可設一個鎮北州,不許其它各部越界放牧,而是做為朝廷在漠北駐軍的防區,同時做為駐軍所屬牧場。”
這個州劃出來,既可以保證朝廷在漠北長駐一支兵馬,也能有自己的牧場為這支駐軍提供所需。
另一方面,在這個漠北的核心區,以往匈奴人突厥人等都在這里建立汗庭,大唐占據,也很有象征意義,另外還能居于中心分割各部。
“要在漠北駐軍?剛不還說漠北不適合長駐屯墾?”蕭瑀質問。
“兵不在多,駐上一兩千騎就行,況且,完全可以于漠北漠北以及東北等各地征召歸附大唐的諸羈縻部落中征召,征召三五千人,輪流駐防,不可嗎?”
這支兵馬從各部中征召,統一接受鎮北大都督府的統領,為常備鎮戍部隊。實行三五年一輪替制度。
軍官從中原唐軍中選調,士兵自諸部中征召。
“之前朝廷已擬劃漠北十三都督府,這些都督府其實在滅東突厥后便已經劃設,然多年過去,各部地界也多有變動,尤其是此次滅薛延陀后,回紇更是占了薛延陀大部份地盤,再以原先的十三部地界,肯定是不合適的。”
“魏公之意,重新調整各部地界,確立后,立界樁碑石銘記,并與諸部盟誓,永遠遵守所立邊際,不得越界侵犯別部,若有違者,大唐有權力召集其它諸部,共同出兵征討,諸部有義務出兵協從。”
秦瑯還提出,原來的十三部有些少,這次完全可以找些理由多設些都督府或州出來。
“之前薛延陀多彌可汗兵敗投奔阿史德時健部,為其收留,而吐迷度引兵襲擊,斬殺多彌可汗,并殺傷時健部眾多,時健部姻親白霫別部烏羅渾部也被重創。”
這個阿史德時健部其實跟回紇吐迷度關系很深,吐迷度的祖父時健,原本是突厥阿史德部的,阿史德部世代與突厥汗族阿史那部聯姻,稱為后族,是突厥核心家族之一。
當年時健部落在草原上戰敗,時健東逃,來到了回紇藥羅葛部,被族長收留并看中,最后招他做了上門女婿,甚至后來把部落首領之位傳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