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義府提出了不少細則。
總體思路還是要限制移民數量,還要限制移民的戶等,甚至要限制移民的籍貫,兩京畿內以及中原腹心之地百姓不許移民呂宋,邊疆那些人口數量不滿兩萬戶的下州,以及戶口不滿千的下縣,也不許移民呂宋。
朝廷規定,四萬戶以上為上州,三萬戶口為中州,不滿兩萬戶的就是下州。
而縣有七級,除了赤、畿、望、緊外,也分上中下縣,主要以戶口數量劃分,上縣五千戶以上,中縣是五千以下兩千戶以上,下縣則是不到一千戶。
禁止從下州、下縣移民海外,也是因為這些地方本就人口不足,理應禁止再外移。
各方面的限制一出,也就規范化了。
能達到皇帝那道旨意的本意,又能避免現在這種僵持的局面。
“一年三千戶會不會太少?”
呂宋很大,如今正急需開發,秦瑯能在幾年內弄了三十萬人過去,雖然真正落戶的還不多,但只要放開政策,肯定能大增。三千戶也就兩萬人口左右,肯定滿足不了秦家的需求。
李貓笑笑。
“下官這里倒還有個置換提議,聽聞魏公去年在呂宋跟土人大打了幾場,俘虜了許多土人,數以萬計。如果魏公愿意拿土人來置換中原移民,也可以。”
這些土人遷來中原,也可以安置到邊疆地廣人稀之處,部份可以歸化為良民,桀驁者也可為官奴隸。
“怎么置換法?”
一個普通的青壯奴隸能賣四十貫錢,而秦家若從中原移民過去,需要向朝廷補繳丁錢一萬。
總不能拿奴隸來換移民吧,那明顯對秦家不太公平。
“土人奴隸置換移民名額。”李義府提議,大唐役使奴隸普遍,宮廷、官府和民間都大量役使奴隸,從門戶里使喚,再到作坊礦山里,再到莊園田地里,可以說奴隸無處不在,甚至曾經百萬人口的長安,據說奴隸占據了三分之一,可知大唐蓄奴之厲害。
“朝廷可鼓勵呂宋將土人奴隸運到中原售賣,或是把愿意遷移到中原的土人移民過來,一丁換一丁,一口換一口。”
一個青壯奴隸換一個中原壯丁移民呂宋的名額,丁口錢呂宋還是得照繳每人一萬,而呂宋的奴隸運到大唐賣該多少錢還多少錢。
只是換一個名額而已。
比如原限額每年三千戶,現在每運一個土人到中原,秦家就能在這三千戶的上限額度上,再增加一個名額。
這樣既能解決秦家呂宋移民數量的需求,同時呢也能促使秦家往中原輸送奴隸,這樣朝廷既能維持對呂宋的移民限制,又不是完全限制死,有些活動空間,便于操作。
許敬宗也不由覺得這李義府不愧稱為李貓,腦子就是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