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漠北的這個格局已經基本上建立了起來。
鎮北軍三千六百騎,一千二唐騎,兩千四蕃騎,再加上依然還在漠北協防的五千唐騎,使的政策推行還算順利。
回紇的首領吐迷度私下稱可汗,依突厥舊制設立百官,意圖一統漠北。在大唐宣布了命令后,還陽奉陰違,派子弟繼續追殺時健部、烏羅護部,兵馬一路追到漠南,越過了賀蘭山,抵達黃河畔。
蘇定方向吐迷度發出了再三警告,并稱勿謂言之不預也。
吐迷度卻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認為他只是攻擊兩部,大唐不會真對他動手。
結果蘇定方派出了薛仁貴率騎兵前往賀蘭山一帶救助時健兩部,薛仁貴率輕騎抵達后,召集了兩部殘兵,將他們組織起來,與回紇帶兵的吐迷度侄子烏紇交戰。
當時烏紇號稱統領的回紇騎兵十萬。
正追的時健兩部山窮水盡。
薛定方集中五千聯軍戰士,在賀蘭山下阻擊回紇軍。他令時健兩部四千戰士下馬持矛結陣步戰,占據有利地形,依山結陣,死守不退。
戰斗開始,烏紇輕視敵方兵少,又以對方屢敗,已經窮困無路,認為對方不堪一擊。命左右翼予以包圍攻擊,結果卻不料蘇定方雖以四千鐵勒部下馬而戰,但他自己卻親自站在陣中指揮。
他把自己和四千胡騎置于死地,回紇軍向他們發起了三次沖鋒,可都不能攻入。
待敵士氣衰弱,蕭嗣業率騎兵乘亂進攻。
蕭嗣業是宰相蕭瑀的侄孫,他幼年時就隨著祖姑隋蕭皇后流離奔走各地,最后到了塞外東突厥處,曾是楊政道小朝廷的侍衛,常年跟突厥人一起,因此熟悉突厥人也擅長突厥戰法,練的騎射好本領。
歸唐后,被李世民授為禁軍校尉,一直統領著一團突厥侍衛。后來轉通事舍人,在攻薛延陀之戰中負責招慰回紇。
如今在大都督府任職,是員十足的猛將。
他以千騎直沖十萬回紇軍,氣吞如虎,勇往直沖。
而薛仁貴也趁機命令時健兩部戰士發起反擊,雙方在三十里的戰線上展開激戰一日夜,斬殺突厥人馬上萬。
薛仁貴更是斬將奪旗,殺其大酋數人,又生擒了回紇軍主將烏紇。
五千對十萬,回紇人也沒料到會這么慘敗,他們一路追擊時健兩部,那是輕松無比,以致于輕敵驕縱,所謂十萬大軍,本身就有許多是拖家帶口的,吐迷度本意是既要對時健兩部趕盡殺絕,也同時讓侄子帶部落人馬過來占據兩部的地盤草場,甚至要趁機一路進占到賀蘭山下的。
所以很多都不是戰士,戰斗之時,他們也根本沒有防范,一副看戲的樣子。
本以為能輕松取勝,誰知道這次領兵的兩員年輕將領薛仁貴和蕭嗣業,居然一個比一個猛。
回紇軍奔潰。
薛仁貴整軍進兵追擊,帶領著時健兩部男女老少追擊不止,回紇人崩潰了,各部紛紛舉眾來降。
薛仁貴代表唐軍接受了回紇的投降,然后將他們之前奪取的時健兩部的人口、牲畜等都還給了他們,并讓他們回到大唐先前給他們劃分的地方安置生活。
然后薛仁貴屠殺了一批回紇戰士,又將一批人口沒為奴隸,再把回紇軍中的十余萬牲畜收為軍有,之后再驅趕著他們返回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