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唐軍領著回紇、仆骨、處月、處密甚至是西葛邏祿人殺過來后,東葛邏祿三姓爭先恐后的響應。
車鼻可汗本部其實人馬并不多,他率領的阿史那一部、阿史德一部還有舍利吐利部、蘇農部、頡利部等,這些都是東突厥部落,但僅是其中的小部。各大部落主要的人馬,如今都基本上是在漠南一帶,早被打散安置,成為大唐漠南諸經制正州下的編戶良民了。
當東葛邏祿三姓都反了后,車鼻可汗就知道大勢已去,只得率領本部往西北而逃,意圖逃奔拔悉密部。
結果半路上被拔悉密酋長達官服察伏擊,將其生擒,然后送至高侃軍前獻俘。
不久,更北面的結骨部俟利發失缽屈阿棧也引兵來到,卻不是來增援車鼻可汗,而是來拜見唐帥,以示歸附。
拔悉密這個詞,原是突厥語,意為一種花色馬。
拔悉密也確實是以牧馬為主,他們游牧在金山以西,唐烏努山以南,郁都軍山的西面,依山散居,去敦煌九千里。
其人雄建,擅騎射。其地多雪,以木為馬,雪上逐鹿,以樺皮為舍,以樺皮為帽。
拔悉密所處的地方比較冷,所以他們有冬天乘雪橇,踩滑雪板的傳統,以牧馬、捕獵為生,住樺樹皮屋,帽子都是樺樹皮制的,人口數量不多,但很彪悍。
拔悉密是駁馬的音譯。
他們所處的位置很重要,不僅在漠北和西域之間,而且還是在三大山脈之間,這里就是東西方必經之處。
所以說他們擒車鼻可汗來歸后,高侃是大為贊賞,等蘇定方與李道宗過來會師后,也對拔悉密的首領達官察服重賞。
達官察服也被稱為肥羅察,人其實不肥胖,戴樺樹皮帽子,愛飲樺樹汁,對大唐天可汗的將帥非常尊敬。
之前拔悉密被朝廷置新黎州,但刺史之職卻被車鼻授給自己的兒子羯漫陀,肥羅察只得個俟斤稱號,處處要聽從羯漫陀的號令。
這次羯漫陀又令拔悉密集結人馬南下增援他父親,肥羅察與部落中的貴族們一商量,干脆綁了他爺倆歸唐吧。
結果還不錯。
蘇定方表奏肥羅察為新黎州都督,而從更北邊遠道而來穿著鹿皮熊毛的結骨部俟利發失缽屈阿棧,雖然啥也沒干,但也被蘇定方表奏為堅昆都督。
結骨部也稱紇骨部,后來也叫黠戛斯,他們在歷史上,后來滅亡了回紇汗國。
他們世代生活在謙河流域,也就是葉尼塞河一帶,漢末匈奴西遷后,成為鐵勒諸部之一。到唐初此時,結骨部已經有數十萬人,其中戰士號稱八萬。
分布在葉塞尼河中上游地區,南依貪漫山。突厥時,阿史那王族便采取嫁公主給其首領的方式和親聯姻,拉攏他們,薛延陀統治漠北時,也曾派出子弟任頡利發到其部落監國。后業車鼻可汗趁薛延陀無暇顧及時,再次通過聯姻,把結骨部招納麾下。
結骨部的貂裘貂皮還是非常有名的。
不過他們畢竟距離中原太過遙遠,甚至就是距離郁都軍山都非常遙遠,與先前來歸附的骨利干部有的一拼。
被置為玄闕都督府的骨利干部,位于安加拉河至貝爾加湖以南一帶,唐人傳說夏天幾乎沒有日落的地方。